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古韵新章绘就“渔歌烟火”画卷城市更新点亮琅琊美好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琅琊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一以贯之推进全域更新、全面更新、全员参与、全民共享,实现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重塑城市风貌、传承文化底蕴、补足民生短板,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城市品质。

走进琅琊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下简称琅琊台片区),记者发现,这种无处不在的“渔歌烟火”弥漫眼前,温暖身心。

琅琊台片区位于琅琊镇驻地东南约9公里处,规划面积约9.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公里,包含王家台后、陈家台后、台东头、台西头、斋堂岛5处村落,共有村民1390户、4517人。渔业产业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灿烂、文旅休闲资源丰富。2025年琅琊镇对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编制完成《琅琊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总体规划》,计划总投资3亿元,实施37个项目,构建“一环两核、一带五区”建设蓝图,打造现代智慧渔港产业经济区、渔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海岛生态经济创新活力区,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一、重塑街区风貌,雕琢“市井休闲烟火”

日前,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旅游重点村”王家台后自然村到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他们认真清理厨房、擦拭餐桌、整理客房,为旅游旺季的到来做准备。

王家台后自然村位于琅琊镇东南海滨,全村共有205户,636人。这里东临被称为“山东沿海最后一片宁静海滩”的龙湾,南靠因秦始皇三次登临而蜚声海内外的千古名胜琅琊台,海岸线长2.7公里。

近年来,王家台后自然村依托琅琊台、龙湾景区,聚焦旅游设施配套,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口袋公园、新能源充电桩等服务设施。提档升级龙湾公园,拆除沿海围墙800米,修复海边草坪2万平方米。改造集美食、住宿、购物、娱乐等元素于一体的龙湾商业街,打造“龙湾花馍”体验工作室、琅琊遗风艺术馆、乡村记忆馆等6个特色场馆,沿海一线景区品质大幅提升,成为展示琅琊全域旅游、滨海风情的靓丽名片。同时借鉴城市小区精细化管理方式,推行“物业进村”环境长效管护模式,全方位管护王家台后人居环境,完成120余家商户排烟管道、燃气管道规范化改造。此外,以城市更新打造多样化的文旅消费场景,培育“琅琊嗨海季”等“微旅游”业态……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持续关注民生需求,提升人居品质,赋能产业升级。2024年,全村旅游年收入达到2600万元,龙湾商业街被评为青岛市创业型特色街区。

“下步,我们将对现有渔家乐美食街风貌进行全面升级,打造一条集商业、休闲、市井于一体的渔文体旅融合发展特色活力街区,在改造中提炼渔家文化内涵并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王家台后的生活品质。”琅琊镇二级调研员王秀峰介绍道。

二、传承文化底蕴,厚植“精神文化烟火”

2月10日(正月十三)上午,第61届琅琊祭海节在琅琊台片区台西头祭海广场举行。恢宏震撼的现场氛围、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再现了古代胶东地区祭海的盛况。

琅琊祭海是琅琊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祈福文化、海洋文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明珠,2014年被列入青岛市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琅琊镇乃至西海岸新区最富民俗魅力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节庆溢出效应更是日益凸显。

“我们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优化功能,激活文化要素,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琅琊镇宣传统战委员刘军介绍,下步,我们将依托琅琊文化研究院,提取片区文化基因,以非遗为抓手,整合“琅琊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和“海岛文化”资源,举办“夏至琅琊”旅游季暨“琅琅的节气游”活动、“琅琊嗨海季”“海岛生活节”等大型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富有文化底蕴、折射历史厚度、兼具时尚气息的沉浸式旅游新业态,焕活多元历史文化特色游径,更好地丰富广大居民群众和游客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补足民生短板,打造“宜居宜养烟火”

“这个地方原来破烂不堪,如今却成了网红打卡地,还建设了干净整洁的小广场,有各种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大人孩子都愿意来这里玩。”斋堂岛村民肖圣荣指着村里的一处小广场高兴地说道。

斋堂岛位于琅琊镇东南沿海,因“始皇登琅琊时,侍从斋戒于此”而得名,是千古名胜琅琊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海岛浮翠”之美誉,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记者了解到,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斋堂岛村以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契机,聚力“微更新、精提升”,实施陆岛交通码头改扩建项目,利用闲置宅基地改造海岛高端民宿6处,建设口袋公园1处、景观小品6处,现如今大街小巷处处见景,胡同风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琅琊台片区通过聚焦居民生活的核心诉求,从居住和生活安全、设施配套及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对片区公共空间、架空线、停车位、充电桩、建筑立面等进行更新,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全龄化改造。同时结合蓝湾整治,提升老湾子滨海木栈道,拓展滨海慢道空间,打造宜居、宜养、宜业、宜游空间。

四、探索基层治理,构建“和谐民生烟火”

“大叔,这是帮您充值的公交卡,您收好,还有什么需要您尽管跟我说。”陈家台后自然村委员张坤娟每天都会抽时间去村民家中进行走访,帮他们代充公交卡、代买生活用品、打扫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近年来,琅琊台片区“两委”班子积极深化“琅花”社会治理服务品牌,将党建工作与治理、发展、服务等重点工作相融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片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建立德育银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人居环境评比活动,提升村民环境保护责任感,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琅琊样板”。

2024年以来,琅琊台片区依托“琅花”社会治理服务品牌,主导化解民生诉求200余起,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0余件,并顺利化解2起历史遗留矛盾,有力维护了村居和谐稳定,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内涵要义,为全镇共建共治共享,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将以古郡渔乡文化为内涵,秦汉风貌为特色,集渔业生产、滨海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田园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高质量推动片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力争到2026年,形成全省示范、全市领跑、文旅融合的滨海乡村振兴示范区。”琅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国伟说道。(供稿人:周长润 韩世华 琅琊镇规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