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2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广元利州区烟草专卖局以“共筑满意消费,共建诚信市场”为主题,将法律知识送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维护烟草市场秩序。
联合执法拧紧市场“安全阀”
便利店内,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手持执法记录仪,半蹲着查看货架底层的卷烟。
“这几条卷烟没有码段,通过辨认外包装防伪标识,初步断定为假烟”中队长李春华眉头微蹙,转头问店主王大姐:“您这几条是从哪里购进的?”
王大姐慌忙翻出手机微信记录:“这是上个月我一个亲戚拿到我这里寄卖的,就是帮他一个忙,我不知道是假烟啊!”
“这类假冒伪劣商品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如果金额巨大、影响严重的是将会被判刑的。去年,我市一起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案件,有2人被判实刑。”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老张严厉的说道。
王大姐顿时慌了神:“我真不知道这么严重!我保证今后所有商品都从正规渠道进货,再也不帮人寄卖物品了。”
“你这批卷烟我们将依法查获,希望你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执法人员将这批涉嫌违法卷烟依法查获,现场进行了封存。
“过去总有人偷偷卖假烟,现在一查一个准!”围观市民张先生看到执法现场感慨到,“我表弟去年买到发霉烟,投诉当天就拿到了赔偿,现在买烟安心多了。”
街头普法让法规“活”起来
3月14日上午十点,广元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在万达广场举办的“共筑满意消费”宣传活动中,利州区烟草专卖局普法宣传台前人头攒动,精心布置的宣传台变身“法治便利店”。
真假烟鉴别的展示区,各种市面畅销品牌的卷烟真假烟样品,让大家更直观感受真假烟的不同。
“这包烟怎么辨真假?我教您三招!”普法员张洋举起一真一假两包烟,指尖划过烫金牡丹花纹,“真烟凹凸感明显,假烟就像平面印刷——您摸摸看?”
“还真是!我上次收的喜烟摸着就滑溜溜的。”围观群众听到讲解,纷纷凑近体验,认真观察烟盒侧面的激光防伪标识。
现场“问诊”区,一名群众问道“我回老家办酒席,可以坐车携带卷烟吧?”
“按照规定,个人一次异地携带卷烟最高限量为50条,超过这个数量就涉嫌违法了。”市烟草局法律专家坐镇,为现场群众答疑解惑。
普法员热情的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普及国家电子烟管理办法,“现在流行的‘可乐罐’‘奶茶杯’电子烟都是禁售品,您要是发现线索,可以打12313进行电话举报。”
乡间赛场掀起学法热
“邮寄卷烟最多不能超几条?抢答开始!”在宝轮镇菖溪村村委的院子内,“法治乡村行”知识竞赛进入决胜轮。
主持人话音刚落,村民罗大叔就抢先举手,“邮寄卷烟最多不能超两条!”
“正确!加20分!”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评委席上的利州区烟草专卖局法规员程巍笑着说:“大家以后给外出打工亲友寄递卷烟时,请牢记该项规定哦!”
“自家种了些烟叶子,我一个人抽不完,可以在场镇上售卖吗?”下一道题目迅速抛出,现场气氛再次被点燃,村民们纷纷陷入思索。
年轻的小李自信地站起身来:那得看种植的是什么烟叶,若是烤烟或名晾晒烟,不仅不能私自售卖,连私自种植都是违法的!
“说的真好!”主持人微笑着点头。
“没错,从种植、收购到批发、零售,国家对烟草制品有着严格的许可管理制度,私自售卖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程巍接着解释到。
随着一道道问题的解答,大家对烟草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愈发深刻,村民们不仅为答对题目收获奖品而开心,更为掌握这些实用的法律知识而感到满足。
截止发稿,本次活动累计发放普法手册700余份、宣传单页1000余张,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百余人次,初步构建起“监管+普法+服务”三位一体的法治治理格局。下一步,利州区烟草专卖局将常态化推进普法宣传,创新“云课堂”“以案释法”等宣传形式,持续巩固法治烟草建设成果,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坚实保障。(供稿人:利州区烟草专卖局 曹东丽 须艳 唐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