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贵州铜仁
清晨七点,杨雯梓在红星村新建的露营基地调试音响时,哥哥杨刚正带着村民检查刺梨园滴灌系统。这个曾因交通闭塞濒临消失的村落,如今有了硬化公路、修缮一新的土家吊脚楼和200亩标准化刺梨种植基地。而这一切的改变,始于这对兄妹长达十八年的坚持。
山坳里的音乐火种
1995年,红星村8岁女孩杨雯梓的人生因一位乡村音乐教师改变。教师发现她的歌唱天赋后,母亲便每周三次带着女儿徒步数十里山路到县城学习声乐。12岁的哥哥杨刚常背着干粮陪同,寒冬里用体温替妹妹焐热冻僵的手指。2008年,为支持妹妹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全家变卖唯一房产,杨刚放弃县城创业赴京打工,蜗居在15平米地下室,靠倒卖二手乐器、承接商演维持妹妹学业,甚至不惜借高利贷支持妹妹完成学业。
北漂十年艰难返乡
2016年,经历创业失败的兄妹带着全部积蓄回到红星村。眼前的故乡仅剩7户留守老人,21栋木屋半数坍塌,出村仍需攀爬陡峭山路。他们从危房修缮起步,用直播设备记录建设过程:
- 2017年自筹37万元完成首条2公里通村路硬化
- 2018年修复6栋传统吊脚楼作民宿样板
- 2019年引入刺梨种植,带动12户村民参与
……
资金压力始终如影随形。杨雯梓白天监工,夜晚直播唱歌;杨刚凌晨四点驱车300公里接商演,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累到睡着被交警唤醒。至2021年疫情暴发时,兄妹已负债240万元。
直播时代破局重生
转机出现在短视频风口。杨雯梓将直播间搬进刺梨园,用专业唱功演绎《贵州恋歌》《梵净山下》等原创作品,吸引超50万粉丝关注建设进展。2023年寒冬,他们用直播打赏收益结清最后18万元工人工资;2024年与网红联动的《苹果香》直播,单场吸引300万人次观看,带火村里首批民宿预订。
实实在在的乡村蜕变
八年深耕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 47栋危房改造为民宿,27户外迁村民返乡
- 刺梨种植面积从50亩扩至200亩,配套建成烘干车间
- 建成能容纳200人的星空露营基地
- 村内常住人口从7人恢复至83人
账本记录着沉重代价:累计投入超600万元,至今仍有170余万元债务。但杨刚指着2024年村集体账目展示希望:民宿收入38万元,刺梨鲜果销售21万元,直播带货佣金9.7万元。
未完成的梦想
如今,34岁的杨雯梓仍在各地巡演宣传家乡,37岁的杨刚带着村民筹建民俗体验馆。他们的手机里存着数千条村民留言:
"刚娃,我家二楼瓦片补好了"
"雯雯姐,周末有广州客人订了五间房"
……
星光下的红星村,新修的太阳能路灯照亮返乡路。那台从北京背回来的老电子琴静静躺在村史馆,琴键上放着一张泛黄的纸条,写着兄妹2016年返乡当夜立下的誓言:"就算用三十年,也要让家乡重新活过来。"
【后记】
当被问及何以坚持,杨刚的回答朴素得令人动容:"我们只是不想让村里最后那几位老人,走的时候还是孤零零的。"这对兄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奇迹,有的只是八年2920个日夜的躬身耕耘——或许正是这种最笨的坚持,才是乡村振兴最真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