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这片浸润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红色沃土,留存着工农兵政府、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湾里红军村众多珍贵的红色资源。如今,云阳小学的少先队员、团员和党员,正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财富,生动地讲好党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校园里代代相传。
红领巾讲解员:童声传递红色力量
周末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热闹非凡。云阳小学三年级的段颉珩同学,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红领巾讲解员”徽章,正兴致勃勃地给家人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他站在工农兵政府的议事厅前,小手指向四周,绘声绘色地说道:“爷爷、奶奶、妈妈,你们看,当年就在这里,革命先辈们商讨着如何为百姓谋福祉,建立起了中国首个县级工农兵政权。” 段颉珩对党史故事的热爱源于学校开展的“云小少年说”活动。为了讲好每一段历史,他不仅反复查阅资料,还积极向老师和纪念馆的讲解员请教。在讲解过程中,他总会融入一些有趣的小细节,比如“谭震林主席为了能更贴近群众,把办公室都设在了菜市场附近呢”,引得家人和周围的游客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在云阳小学,像段颉珩这样的红领巾讲解员还有很多,他们穿梭在各个红色景点,用纯真的童声,将党史故事传递给每一位听众,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团员教师:思政课堂绽放红色光芒
在工农兵政府旧址的另一处角落,团员教师黄玲正利用这里的场景,给学生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共产党组织基本原则》。她指着墙上陈列的历史文件和图片,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同学们,大家看,从这些珍贵的资料中,我们能看到当年共产党组织在艰难环境下,始终坚持着民主集中制等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为了让这堂课更加生动,黄玲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深入研究旧址内的每一处展品,将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在讲解过程中,她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毛主席当年要把第一县级政权建立在茶陵?”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气氛热烈。黄玲老师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党史的理解,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仰。
党员书记:云端思政开启红色之旅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通过云端,走进茶陵革命纪念馆,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云阳小学党支部书记谭自云,以“红色茶陵 云端思政”为主题,开启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党史课。
他录制了红色思政党课10多集,通过线上短视频的方式,让全校师生都能实时参与这场红色之旅。谭自云书记详细地介绍着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从革命先烈们使用过的武器,到他们留下的信件和日记,都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除了革命纪念馆,谭自云书记还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茶陵县烈士陵园、湾里红军村等红色资源融入到云端思政课中。在介绍烈士陵园时,他庄重地说:“这里安息着无数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奉献。” 而在讲述湾里红军村时,他又向学生们展现了当年红军在当地开展革命工作的场景,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据悉云阳小学自从成为“党史主题教育省教改项目研究实验校”以来,通过少先队员、团员和党员的“三员”联动,将茶陵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史教育体系。从红领巾讲解员的稚嫩童声,到团员教师的生动课堂,再到党员书记的云端思政,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对党史的敬畏和对红色基因传承的使命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云阳小学正以实际行动,让党史教育深入人心,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供稿人:颜秋芳 唐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