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潺潺,白云悠悠。初春的会良河村生机勃勃,玉米、水晶豌豆、小麦、黄豆等各类烟后作物竞相生长,人们在田间地头来回忙碌,时不时传出相互交谈的欢快笑声,一幅产业兴旺、群众富足的画卷呈现眼前。
会良河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龙镇,平均海拔约14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土地较为肥沃,多年来烤烟种植规模均在1000亩以上,是村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增收,景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合会良河村党总支发展“烟叶+N”多元产业,助力会良河村产业发展、经济增效和村民增收跑出“加速度”。2024年,会良河村荣获省级“优秀烟区党组织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称号。
景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文龙烟叶站副站长罗朝旺说:“2024年我们依托景东县瓦伟河产业综合体项目建设,集中规划轮作土地700亩,有效整合了会良河村各类资源,推动烟后玉米、水晶豌豆、小麦、黄豆等作物发展,促进了‘烟叶+N’多元产业发展。”
烟叶产业综合体通过“粮田烟地共建、基础设施共享、种植主体共育、生产技术共构、多元产业共融”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将烟叶产业辐射带动优势转化为提升烟区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烟农多元增收的强大动力。正在打理水晶豌豆的村民李胜说:“我在交售完烤烟之后就种了300亩水晶豌豆,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长势不错,按当前市场价5元/公斤计算,应该能有100万元的毛收入。”
2024年,会良河村种植烤烟1940亩,烤烟收购结束后推动种植烟后玉米800亩、水晶豌豆300亩、小麦150亩、黄豆300亩,预计产值250万元。
烟后黄豆和玉米套种。摄/罗朝旺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行规模化种植和管理,在文龙烟站的推动下,会良河村实施了土地流转。
“根据‘农户自愿、村集体实施’的原则,村上把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将碎片化土地进行整合,然后集体流转给景东龙安烤烟合作社,他们根据烟农种植需求连片流转出去,有效降低农户种植管理的劳动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会良河村书记李忠德说道。据了解,2024年会良河村共流转土地700亩。
水果玉米分拣和包装。摄/罗朝旺
‘烟叶+N’多元产业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就业岗位,目前已吸纳村民务工4800余人次。“我就是会良河村人,现在不用背井离乡到外省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还有一百多块钱的收入,我觉得挺好的。”前来务工的村民蔡荣福说道。
正在喂养的梅花鹿。摄/罗朝旺
同时,为有效加强闲置资源利用,文龙烟叶站联合会良河村动员村民通过租赁使用等方式,利用烤房闲置期开展香橼、核桃烘烤,全村大约30户农户从中受益,烟基设施利用率显著提高。
除种植业外,会良河村还积极发展养殖业,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垚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整合各项资金建设了年产能1500吨的饲料加工厂。目前,共养殖肉牛380头、梅花鹿36头、黑山羊1000多只。
“我们将持续探索‘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加强与烟草部门和相关企业合作,积极发展多元化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活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会良河村书记李忠德对未来充满信心。(供稿人: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李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