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双流黄甲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产城融合”新样本

3月18日,四川省2025年度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暨成都市“第八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双流区海滨城购物中心圆满落幕。作为全市唯一受邀作经验分享的街道,双流区黄甲街道以“党建引领、服务筑基、共治共享”的治理答卷,生动诠释了产城融合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创新实践。

在启动仪式上,成都市双流区黄甲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汪嘉以《发挥基层治理枢纽功能 营造有温度的劳动者家园》为题,系统分享了街道探索“红色动能驱动、精准服务护航、多元共治聚力”的实践经验,这一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黄甲模式”,为全省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党建领航:红色基因融入治理血脉

作为双流经开区核心承载地,黄甲街道汇聚近千家企业、服务产业工人超10万。面对规模体量大、需求多元化的治理挑战,街道创新构建"三级联动"党建引领体系。顶层设计强统筹。成立党工委书记牵头的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并纳入年度考核硬指标,联动工会、人社等部门建立“问题联处、资源联享”机制。组织覆盖拓延伸。组建双兴产业社区综合党委,吸纳33家企业、437名党员(含147名流动党员),组建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将党建触角从企业延伸至产业社区。阵地服务聚民心。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企业阵地—暖心驿站”三级矩阵,推出青年慈孝基金、反诈教育等12项公益服务,解决职工婚恋交友、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140件,让服务温度直抵一线。


服务筑基:精准施策托起“稳稳的幸福”

紧扣产业工人需求,黄甲街道打造“生产-生活-权益”全链条服务。生产保障零距离。开展“进万企、解难题”行动,领导班子一对一走访41家重点企业,助力16家上规入统,通过产品对接会新增客户20余家;联合高校、职校成立“创新创业技能提升中心”,开展定制培训输送技能人才超千人。生活关怀全方位。投入260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改造农集区房屋隐患44处,惠及3900户;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黄甲广场游园、连树街美食街等场景,运营养老综合体并推出公益托管班,覆盖职工子女近300人。权益维护全链条。设立法治驿站、联处中心等6个维权平台,2024年调解纠纷3084件,追回欠薪1508万元;开展“就业赶场”普法活动97场,覆盖职工3.4万人次,发放《劳动法》手册7200余份。


共治共享:产业社区迸发治理新活力

黄甲街道创新“四张清单”网格治理机制,推动产业工人从“企业人”向“社区人”转变。网格治理精细化。划分专属网格覆盖产业社区,建立“需求-资源-服务-评价”闭环机制,印发24小时网格服务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2024年农安小区诉求量同比下降50%,相关经验获《四川党的建设》专题报道。多元参与常态化。组建“企业-社区-职工”议事会,邀请职工代表参与社区规划及服务评议;开展“微心愿认领”“技能共享日”等活动,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治格局。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黄甲街道服务产业建圈强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汪嘉表示,街道将持续深化“产城融合”实践,以“红色引擎”驱动治理创新,以“暖心服务”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的和谐劳动关系示范样板,为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基层力量。

随着“春风行动”的深入推进,黄甲街道的实践经验正成为成都市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行动指南”,这座汇聚产业活力的新城,正以实干为笔,书写着产城共兴、劳资共赢的生动答卷。(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