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奋战百千万,聚焦“新”乡村;服务“三农”,促进“小”乡村、“大”发展

近年来,邮储银行新会支行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全局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支农支小定位不动摇,创新帮扶模式,坚持将金融服务落实到引领新时代“三农”工作实践中。

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主动对接乡镇支柱产业

邮储银行新会支行积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主动对接乡镇支柱产业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大涉农贷款投放。该行根据当地特色产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行业、产业经营周期及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定制专业化金融服务方案,为有实力、有潜力、有活力的农企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加大对重点扶持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供给,通过构建客户集群,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服务渠道,将更多、更优质的金融产品精准送到每一位企业主手中。二是聚政农优势,助农业腾飞。加强与当地政府、农业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户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更便捷的服务。如在2月份,邮储银行新会支行拜访江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黎会长,通过深入了解协会会员情况,积极宣传“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服务理念,并提出为协会成员批量服务和争取优惠政策。三是利用电子银行,科技赋能农户金融。积极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手段,线上、线下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还加强了对农户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四是打造专业团队,为农户金融保驾护航。注重培养一支专业的农村金融服务团队,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为农户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服务。

“农担贷”+“智慧农业”,助力果蔗行业“甜蜜”转变

广东新会桥美村种植黄皮果蔗有超过150年的历史,桥美村通过注册品牌商标,在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指导下,经过多次改良,黄皮果蔗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强。桥美村先后被评为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果蔗专业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果蔗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回乡创业。

为满足市场需求,邮储银行新会支行在信贷授信产品方面进行积极创新,开办农担产业链贷款。自 “农担贷”业务落地以来,邮储银行积极支持全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把握“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机遇,加大与涉农大数据平台对接,持续完善信用数据,发挥数据引流作用,助力全区乡村产业大发展,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据悉,该行根据新会区的果蔗行业特色,为上述行业客户提供最高300万信用授信额度,线上产品,手续简单。

双水镇桥美村果蔗种植户苏先生:“我是桥美村人,我大学毕业后就回乡创业,在桥美村拿了18亩地种植黄皮果蔗,经过这3年的努力,果蔗的收益有所提升,我认为回来创业的选择是对的。”“要不是有邮储银行的金融支持,恐怕我今年打造果蔗品牌的目标就完成不了!”苏先生十分感慨。

精准服务,为粮食行业协会专项授信

针对农户夏收夏种,邮储银行新会支行以辖内乡镇网点为依托,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重点打造极速贷、粮油产业贷、农担贷、小微企业非抵押类等多种金融套餐,以上产品均针对粮食协会会员,并向会员经营主体提供优惠定价。同时,该行积极联合新会区粮食行业协会组织召开金融业务交流会,现场向新会区粮食行业协会会长林悦强发放专项授信1.5亿元牌匾。

“开春了,买种买苗、买农药买化肥都需要钱。”新会区双水镇一家农资经营部老板的话道出了很多农户的心声。邮储银行新会支行推广产业链授信模式,根据行业特色推出产业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如用于定向支付给核心企业购买农药、化肥等,为春耕播种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供稿人:黄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