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社区民警“驻村融合”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我一直在警务室,你随时可以过来!”“一旦遇到困难,就给我打电话!”3月18日,在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日松边境派出所甲岗驻村警务室,民警普布顿珠一早就开始了他忙碌的一天。

这是日松边境派出所推出警务室民警“驻村融合”标准体系后民警工作的常态。普布顿珠所在的警务室与辖区居民房联排,一旦有警情,他能更快到达现场。平时他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民情。“现在除了参加所里的会议,其余时间我都在辖区里,了解社区情况,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普布顿珠说。

据了解,甲岗村作为异地搬迁点,目前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同时伴随着治安状况的日益复杂化。该所教导员马俊洲坦言,以往社区民警几乎都在紧急出警的途中奔波。然而,近年来,派出所实施“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并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将警力下沉至辖区一线,创新实施了“驻村融合”策略。通过在村居、校园等关键地点设立警务室,并制定《驻村民警责任清单》,警务室的民警得以避免重复填写表格,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书工作,从而有更多时间深入辖区,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此外,民警“驻村”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注重在“融”字上做文章。目前,辖区2个村警务室民警均共同参加村组会议,参与村组决策。

“在‘驻村’期间,民警驻扎在村里,不安排值班、会议和其他任务,确保人在点上住、事在一线办。”目前,派出所已全面实施“一村一民警一辅警”的配备要求,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的40%。“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需要平时的相互沟通、共鸣和共识,长期致力于群众工作。”日松边境派出所所长胡川说道。探索建立社区民警“驻村融治”机制,旨在让派出所回归其核心职责,使社区民警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据统计,三年来,日松乡的治安案件数量持续减少,辖区民警的平均驻村时间已经提升至86.5%,警民之间双向熟悉率达到了99.6%。此外,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均超过了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