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AI赋能未来教师!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AI大模型培训会

3月13日下午,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葛强教授,开展“AI大模型助力师范生技能提升”专题培训。通过解析前沿技术、实操工具应用、探讨伦理规范,助力师范生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

图片1.png

探技术之源,领悟AI核心要义

培训伊始,葛强教授从政策导向切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2024-2026年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为教育领域AI大模型应用筑牢政策根基。

继而,教授深入浅出讲解AI大模型基础概念。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会议上,约翰·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拉开了这一全新领域的发展大幕。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智能,集感知、逻辑、数据分析等能力于一身。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重要分支,基于算法和数据生成多元内容。大模型属于深度学习技术,具有参数数量庞大、训练数据量大、计算资源需求高的特点。当下,语言、视觉、多模态等各类大模型不断涌现,广泛应用于不同场景。

     促融合之力,重塑教育模式

AI大模型深度融入教学,引发全方位革新。于教育者而言,教师凭借AI大模型,依据课程标准,不仅能快速整合资源、生成教学内容与课件,还能自动生成测试题目,智能分析学情,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于学习者而言,AI大模型根据学生状况定制学习计划,推送个性化资源,实时答疑反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葛强教授详细讲解了ChatGPT、DeepSeek、通义千问、豆包、腾讯元宝、文小言等AI工具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演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辅助学习和工作,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AI助力下教育模式的重塑可能。

图片2.png


展河大AI之能,助力教学实践

葛强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河大AI成为一大亮点。该平台立足校园场景,界面简洁美观,操作便捷流畅,集成校园资讯、课程管理、学术资源、学习进度追踪等功能。目前,软件处于持续开发和更新状态,开发团队秉持以师生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将依据师生反馈意见,不断增加新功能,打造具有河大特色的专属AI平台,为校园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图片3.png

思伦理之要,保障健康发展

在AI大模型为教育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伦理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大模型存在过度自信与数据准确性隐患,研究显示约2%—3%的数据存在错误,可能干扰学生的认知构建。另一方面,算法偏见或致不同群体受不公平对待,影响教育评价公正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需构建严格的审核与监管机制,于技术端,严格审核大模型开发训练流程;于应用端,强化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同时,着重培养师生理性思维,提升伦理意识。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实践-反思”三维赋能,推动师范生掌握智能工具的应用技能。参会学生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未来教育实践中,积极为“人工智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共同书写智能教育的美好明天。(供稿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程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