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现状及政府补贴政策成效,探索政策优化路径,2025年3月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25年大创预立项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政策的优化路径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学生调研团队前往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协会外联会长李庆忠及执行秘书长姚国卫热情接待了学生调研团队,并围绕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政府补贴政策、现存问题及解决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1 学生调研团队与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外联会长合影
访谈中,外联会长介绍了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基本情况。目前,武汉市充电设施数量已达二十万个,以公用充电桩为主,涵盖超充、快充及慢充等多种类型,并配备有换电站,全方位满足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多项需求。
针对政府作用及财政补贴政策,执行秘书长表示,在“充电设施下乡”等政策推进中,政府主导协调私营企业合作,推动武汉市各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目前的财政补贴模式已由最初的“建设补贴”随充电基础设施构建格局的发展转为“运营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整体来看,武汉市补贴政策较为完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后效率显著提升,企业备案即可申领补贴。但部分老旧设施仍待改造升级,建议借鉴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的管理经验。
谈及充电设施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建议,外联会长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施维护不足,部分站点缺乏专业管理,充电设备损坏率较高;同时,由于部分车主认知不足,也导致油车占位现象频发,公共充电桩被非新能源车辆占用;此外,充电设施还存在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站点的分散分布也导致全流程监管困难。对于以上种种,协会建议强化车主教育,普及充电设施使用规范,减少人为造成的破坏;创新管理模式,推广“站点评星活动”等激励机制,提升站点自主维护积极性;政企协同治理,政府与企业分工协作,重点加强高频使用区域的管理投入。
图2 访谈照片
除此次访谈外,调研团队还在近一月内武汉市十三个区开展了实地调研,走访了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并向新能源车主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使用情况及车主的需求和意见。通过实地调研,团队发现,武汉市部分充电站存在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车主的充电体验。此外,车主也反映部分区域存在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桩数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充电不便。
图3 走访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此次调研访谈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补贴政策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旨在通过对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补贴政策的深入研究,探索政策优化路径,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补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调研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访谈和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现状及政府补贴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未来,团队将结合访谈内容和调研数据,进一步分析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补贴政策的发展方向,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助力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供稿人:陈思雨 姚思存 毛家佳 黄思仪 钱思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