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诸多难题,“村民参与度不高”成为阻碍乡村环境提升的关键因素。“变则通,不变则壅”,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龙门村戴家山院落积极“求变”,探索出“一元制”模式,为乡村环境改善注入活力。
近日,走进戴家山院落,宽敞整洁的入户路、规范有序的“微菜园”、焕然一新的农家院坝映入眼帘。
当地村民朱光武回忆:“曾经,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土坯房、危旧房,既影响村庄整体风貌,又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垃圾随意丢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改善乡村环境迫在眉睫,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成为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戴家山院落积极探索“一元制”,即收取一元一户清洁费,专门用于村上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等相关工作,并定期公示,从而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一元钱虽然数额小,但是当村民掏出一元钱用来交卫生费时,潜意识里便对环境整治有了一种“付出”的认知,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秉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和自愿交钱的原则,村“两委”通过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向村民们详细阐述这一举措对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最终获得村民们的广泛支持。他们开始主动关注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从被动接受环境整治转变为主动参与其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朱光武表示:“自从实行‘一元制’以来,所有村民都积极交钱,这笔费用由村‘两委’统一安排,作为大家的生活垃圾清运费。”
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组成,负责监督费用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透明、合理地用于环境整治;建立了定期沟通反馈机制,村民可对环境整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村“两委”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方法;把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以制度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村民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自家周边环境整治,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参与“微菜园”建设。
“‘一元制’实行后,到处打扫得干干净净,我的收入也增加了。”保洁员范清侠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戴家山院落取得显著的整治成效:截至目前,共拆改土坯房、危旧房11户,院坝硬化380平方米,修建入户路120米,建设“微菜园”700平方米、排水沟80米,惠及群众69户208人。
随着“一元制”的推进,如今的戴家山院落道路平坦整洁,庭院绿意盎然,实现了“开窗见绿、推门见景”的美好憧憬,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戴家山院落的变化,是内江市市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相信,未来越来越多乡村将踏上蜕变之路,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文、图/李乐 曾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