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走进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张潭村,道路两旁新增植树生机勃勃,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正忙着松地播撒花种。“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家家户户都讲究卫生,住着舒心。”村民张大姐笑着说道。2024年以来,古城镇以“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为目标,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创新机制、全民参与、示范引领,推动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三化”机制促长效 环境整治见实效。为破解农村环境“整治—反弹—再整治”的难题,古城镇建立“网格化管理、积分制激励、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全镇划分172个环境整治网格,由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组织村民每月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创新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度,将房前屋后卫生、垃圾分类等纳入评分,村民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截至目前,累计清理卫生死角1600余处,整治乱堆乱放900余处,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卫生户”“清洁户”90户。
“点线面”结合绘新景 乡村风貌焕新颜。聚焦“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提升”,古城镇因地制宜推进环境整治。在张潭村、油河村打造“五小园”示范点80余处,利用闲置空地建成村民休闲广场3个;沿主干道开展“一路一景”绿化行动,新植梧桐树500棵,各种花卉种子的播撒正在进行;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工程,改造户厕249户。如今,村庄“脏乱差”变身“洁净美”,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自发参与到环境提升的工作中来。
“共治共享”聚合力 文明乡风润民心。 环境整治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古城镇将人居环境提升与文明乡风培育深度融合,开展环保知识宣讲等活动8场,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成立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人居环境监督团”,开展日常巡查和邻里互评;通过“村村通”广播、居民微信群曝光等方式,形成“人人讲卫生、户户比清洁”的良好氛围。“环境变好了,大家更珍惜了,连小孩都知道要垃圾分类、爱护环境。”张潭村李大爷感慨道。
下一步,古城镇将围绕“全域美丽”目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年内新增绿植500棵,打造特色“五小园”100余处,并探索“环境整治+特色农业+林下经济”融合发展模式,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活力。(供稿人: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民政府 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