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鲁西南大地,嘉祥县卧龙山街道的甘薯育苗大棚里绿意盎然,一株株嫩绿的甘薯苗长势喜人。这片曾以传统种植为主的土地,如今因金融赋能与产业革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金融挂职干部的精准帮扶下,甘薯育苗产业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带领农民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
深耕田间解难题 金融“及时雨”润泽产业
2023年7月,金融专业出身的曹景光来到卧龙山街道挂职,他迅速转变角色,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与星火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深入交流,他发现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甘薯育苗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甘薯育苗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引进优良品种、提升育苗技术,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曹景光说。为破解难题,曹景光积极协调当地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鲁担惠农贷”等特色贷款产品,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科技赋能强链条 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金融“活水”浇灌下,甘薯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曹景光主动对接农业部门和科研院所,邀请专家到卧龙山街道实地指导,为甘薯育苗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在专家的指导下,甘薯育苗产业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商薯19、西瓜红”等高产、优质的甘薯品种。同时,合作社还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合喷灌、滴灌的方式,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甘薯种苗的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培育主体促共富 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金融帮扶推动下,卧龙山街道涌现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提高了甘薯育苗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他们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顾家又有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酒庄村村民冯春菊说。据统计,该产业已带动6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6万元。此外,合作社还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金融+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兴农”,卧龙山甘薯育苗产业的蜕变,是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既能破解“融资难”瓶颈,更能激活产业链内生动力。金融挂职干部下沉一线,以精准滴灌的金融服务和创新思维,为特色产业注入“源头活水”,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这种“输血+造血”的帮扶模式,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
如今,卧龙山街道的甘薯育苗产业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甘薯苗不仅销往本省,更走向河南、安徽、沿海地区。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金融活水正持续浇灌共同富裕之花,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供稿人:山东省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办事处 曹景光 李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