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成都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守护生态瑰宝

3月18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印发了《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2024-2030年)》。这份规划为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蓝图,标志着成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

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区位图


规划区域:生态屏障的“中南段”

该规划区域位于东经102°59′24″-103°58′12″,北纬30°22′12″-31°26′24″,东起彭州市白鹿镇,西至大邑县西岭镇,南自邛崃市火井镇,北到彭州市龙门山镇,涵盖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5个县(市)的2个街道14个镇。区域总面积2485.71平方千米,占成都市面积的17.33%,属于“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中南段。

规划区域内自然保护地丰富,包括1个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和3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1680.26平方千米,占优先区域总面积的67.60%;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1464.95平方公里,占比58.93%。这片区域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世界上亚热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更是岷山和邛崃山系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基因交流通道。

特色亮点:珍稀物种与生态系统

在过去的两年里,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对优先区域进行了19次核查,发现了79种科考报告中没有记录的物种。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也凸显了该区域作为珍稀物种栖息地的重要性。其中,光叶玉兰和钟花淫羊藿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发现,更是为这片区域增添了独特的生态价值。

核查现场图片


根据实地调查和遥感解译结果,优先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7类: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生态系统。这片区域生态系统带谱完整,原始森林和野生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


科技赋能: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展示平台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依托核查数据,建立了成都市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并构建了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展示平台。通过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以及新布设的60台红外相机,获得了5000多张生态系统、植被类型、植物及生境照片,采集了约50G的照片和视频。这些数据不仅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

核查发现珍稀濒危植物:光叶玉兰


重要意义:筑牢生态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保护好优先区域,对于维护成都市生态平衡、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成都市贯彻国家和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一步。通过保护这片区域,我们可以促进岷山和邛崃山系野生动物的扩散和基因交流,为珍稀物种提供更安全的栖息环境。

成都市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展示平台


《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2024-2030年)》的发布,标志着成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几年里,通过科学规划和共同努力,让这片生态瑰宝更加璀璨夺目,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自然家园。

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