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阿合奇县税务局:税惠助力“小手工”织出“大产业”

丝线相织,经纬交错。柯尔克孜族其衣(芨芨草)编织技艺是克州阿合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芨芨草和五色羊毛线编织出的特色手工品,不仅是克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手工传统手艺之一,也是阿合奇县打造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为助力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阿合奇县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通过政策宣传“精准滴灌”,困难诉求“快速响应”等一系列举措,用税力量呵护民族手工艺品焕发更大活力。

博孜塔拉民族特色毛织品加工合作社是县域最早生产编织手工品的合作社。走进克州阿合奇县博孜塔拉民族特色毛织品加工合作社,藤筐、丝编饰品、编织毡帽等各式各样的工艺品琳琅满目。该合作社结合市场需求推出许多文创新品,在展现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获得了不少市场流量。

“编织品基本为农户手工编织,合作社需要开具大量农产品收购发票,农户对涉税事务掌握得不够,我们收购发票管理不规范可能给我们带来一定影响。”博孜塔拉民族特色毛织品加工合作社负责人坎吉巴依·卡尔木沙克表示。

在了解到相关合作社普遍存在的农产品发票开具资料留存和信息查阅等实操难题后,阿合奇县税务局辅导合作社着重收集农户个人身份证信息、收购的农产品品种、数量、支付方式等资料,并辅导合作社据实做好农产品收购台账记录,为收购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提供有力的凭证支撑。

博孜塔拉民族特色毛织品加工合作社负责人坎吉巴依·卡尔木沙克表示:“税务部门的细致辅导和实用方案,解决了我们头疼的问题,我们在农产品收购发票上的管理更加规范,在资料备查方面也实现按图索骥、有迹可循。”

税韵悠长,“非遗”常青。下一步,阿合奇县税务局将持续关注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不断优服务、促提升,深化“非遗+税务”服务模式,以“落实税费政策+优化税费服务”为抓手,打造“税助传统手工艺”服务品牌。(供稿人:吴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