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的通知》经过资格审查、质量监测、社会认可度调查、指标审核、核查评估等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程序,双流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那么,双流区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有什么亮点呢?一起来看看。
锚定“一个目标’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以先锋定位谋教育发展,举全区之力强教育投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确立“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明确目标任务,致力推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出台《关于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10项,以真抓实干、真金白银做到优先发展、优先保障。双流区财政全力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严格执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并持续提升。
突出“四维联动”推动办学质量优质均衡
围绕市民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双流区从赋能、扩优、建圈、强链四个维度,千方百计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创新“政府主导、学校自主、国企参与”的“两主一参”新型管理体制,赋能“两主一参”办好新建学校。
建立起优质教育资源“再孵化”机制,扩优名校集团孵化优质资源。
附属学校与高校建立“设施共享、品牌共用、人才共育、特色共创”的“四共”合作机制,建立起结构完善、融合发展、特色鲜明的“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
针对相对薄弱的乡镇初中,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强链抬升学校品质底线。
做实“五套加法”推动教师队伍优质均德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随当地公务员动态调整”的“两项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全区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
一是“编制+编外”提升师资保障水平。二是“长效+专项”提升教师工资收入。三是“交流+辐射”激发城乡教师活力。四是“规范+激励”增强队伍发展动能。五是“内培+外引”构建名师倍增格局。
深化“五项改革” 推动内涵发展优质均衡
围绕发挥基础教育“基点”作用,双流区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着力“五项改革”,瞄准一线、持续推动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深化“双减”改革:实体化组建“双减”工作专班,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
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新课程”,全域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以省级重点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监测评价数据驱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各级教育质量监测累计覆盖学生12万余人次,并为全区13.1万名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筛查服务。
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制定《双流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打造智慧教育“云平台”,提供“教育一张图”数据服务,完善多媒体终端、优质资源应用终端和智慧校园建设。
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创新“行政保障+专业支持”双轨支持体系,完善“1+5+N”(1个资源中心,5个片区二级资源室,N个校本三级资源室)随班就读模式,特殊学生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学生10倍执行。
“下一步,双流区将持续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品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双流教育强区建设新篇章!”双流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
来源:双流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