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四川理县古尔沟镇:民宿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推进的大背景下,四川理县古尔沟镇紧抓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契机,让民宿经济一跃成为全镇文旅发展核心动力,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输血”。


多元民宿集群,打造特色旅游吸睛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根基。川西自驾游火热,民宿文旅潜力尽显。古尔沟镇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千年前就有“仙山瑶池、灵水神泉”美誉。温泉水温45℃,日流量3000吨,富含17种微量元素,是天然疗养佳处。镇政府围绕温泉特色,探索产业赋能民宿集群路径,打造涵盖乡土风情、民俗体验、温泉度假等的“乡村四时好风光”多元民宿集群线路。

如今,全镇170余家涉旅经营户构建起庞大多元的酒店民宿集群。漫步古尔沟,从高端品质的恭德岭、象嘉噶宗、穹苍别院,到亲民宜居的诗曼、西康亚,再到极具民族风情的大沟丘地特色民俗文化民宿,不同层次、风格各异的住宿选择,满足游客多样需求,实现量质齐升。

小沟村象家嘎宗庄园负责人王涛说:“民宿依山而建,冬赏雪、夏避暑,藏式装修独具匠心。游客能享舒适住宿,体验嘉绒藏族文化,不少游客成了回头客,还帮忙宣传。”古尔沟镇鼓励经营主体跨空间整合、跨特色联合,构建区域内循环生态,形成辐射效应,留住客源与人才,激发民宿产业集群活力。


政策扶持助力,提升品质稳抓入住率

政策的东风为古尔沟镇民宿发展保驾护航,镇政府积极争取补助资金。推行“支部+党员+合作社”发展模式,促进内部要素流动、拓展客源服务;完善集镇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各村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整合道路、庭院、温泉等资源,延伸民宿产业链、提升民宿经营能力水平。

丘地村便是民宿发展的成功典范。走进这座颐然藏寨,一幅乡村振兴文旅新画卷映入眼帘。2023年,村里用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改造20余户群众的民宿房间进行全民改造升级,涉及房间总数超200间。争取浙江对口协作资金,动员14户村民完成庭院改造,成功实现藏域风情庭院经济跨越式发展。

村民格什尔甲说:“以前民宿设施简陋、收入少。补助资金支持下,装修房间、改造庭院,客人多了,收入增加。”品质提升让众多民宿经营户收入增长,民宿整体品质飞跃,吸引更多游客。村干部孙建东介绍:“我们村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民开发藏家游、农业观光体验游,民宿经营户年旅游收入每户增收约10万元。借创建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东风,民族特色村寨效应渐显。”


明晰未来规划,民宿发展开启新征程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具备前瞻性的规划对产业走向起着关键引领作用。古尔沟镇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肩负着挑大梁、促升级的重任。古尔沟镇积极谋篇布局,以清晰且极具前瞻性的规划为基石,精准聚焦民宿在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维度的提升,全力以赴推动民宿产业攀登新高度,开拓发展新局面。

“乡村振兴为乡村文旅融合带来新机遇。”古尔沟镇副镇长王思懿表示:“嘉绒民俗风情与藏式民宿资源融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各村借民宿旅游促进三产融合,拓展‘三产共兴’路径。当前文旅工作从产业扶持转向系统化赋能,要以文化激活乡村资源,深挖嘉绒文化,打造高标准民宿,实现‘一村一品’向全产业链升级。”

古尔沟镇将民宿发展纳入未来5年重要任务。规划木城沟村集体温泉资源利用,建设集体经济综合体项目;发挥新质生产力构建文旅新体验,落地大沟村农旅综合体项目,2025年底建成高山蔬菜+农旅融合特色民宿,丰富旅游业态。此外,古尔沟镇争取落实“十五五”规划指标,围绕建设城郊休憩型、景区依托型、文化乡居型、温泉康养型四类乡村民宿目标,重构乡村新文旅场景。

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古尔沟镇文旅市场繁荣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古尔沟镇将继续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推动民宿产业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品牌和产品,让“冰火古尔沟”成为更多人心中向往的地方。

来源:理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