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每天2小时!内江中小学生“动”起来

近日,内江市各中小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活动创新以及家校协同等方式,确保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内江一中,体育教师梁丹介绍了学校的落实情况。初中部采用“4+1”模式,每周安排四节体育课,并在每周一开展体育实践活动;高中部每周安排三节体育课,同时推行走班制教学,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多种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梁丹表示:“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课程,这样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针对中学生课业压力大、时间紧张的问题,学校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初中部的体育课前期以激发兴趣为主,后期则结合中考体育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梁丹提到:“2024年中考体育分值从40分提高到70分,学生和家长都更加重视。我们的课程也围绕中考项目展开,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校园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赛事,让学生在比赛中培养团队精神和运动兴趣。通过比赛,学生不仅能展示运动技能,还能增强集体荣誉感。

内江市实验小学则从课程设置、活动创新、赛事开展、健康教育和家校协同五个方面综合施策。副校长张燕介绍:“我们特别注重活动创新和健康教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场地条件,三到六年级学生在操场进行室外操,一、二年级在教室开展室内操。大课间跑操分年级进行,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

体育老师周玉航补充道:“课堂上,我们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运动计划,帮助每个人找到喜欢的运动方式。除了体育课,我们还组织田径、足球、篮球等兴趣小组,每天延时服务时进行训练。”

家校协同也是学校落实政策的重要举措。学校利用寒暑假布置体育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锻炼,并让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

在走访中,学生们分享了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感受。他们普遍表示喜欢体育课和运动,尽管有时会感到累,但通过休息和调整,身体状态会更好。学生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包括乒乓球、跑步、跳绳和跳远等。他们认为,参与体育锻炼后,身体素质明显提升,比如肌肉更结实、抵抗力增强、食欲更好,甚至感觉长高了。还有学生提到,通过多跑步,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视力也有所改善。

“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很好,能让学生动起来,对身体、智力、心理都有益处。”读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朱永春吐槽自家女儿平时喜欢宅在家里,零运动让人担忧,学校的安排也会让作为家长的他更加重视运动的重要性。(文、图/向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