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沈阳经开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绘就民生新画卷

在沈阳市经开区,“环卫革命”“街巷焕新”“生态营建”“光影再造”等一系列城市精细化管理举措正落地生根,用实际行动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化作可触可感的幸福图景,交出一份写满民生温度的精细化治理答卷。

水韵涤积尘:精细化保洁重塑城市肌理

晨光微熹中,水雾氤氲如烟,高压水枪在柏油路上划出清亮轨迹。经开区环卫部门以“水洗织锦”的匠心,将街路水洗作业、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与城市家具立体清洁编织成网,让每寸街巷都流淌着洁净的诗意,为市民勾勒出“举步生辉”的清新画卷。面对传统扫帚“越扫越糊”的窘境,经开区以“机械联合作业+人机协同攻坚”模式破题作答,以100%水洗率实现环卫作业变革。在大堤路作业现场,“五车联动梯队作业”蔚为壮观,环卫班长马师傅介绍道:“我们的每一台车都装有GPS,能够实时监控作业轨迹,确保全域200余条街路都能得到深度刷洗。

与此同时,保洁精细化也正向城市治理“末梢神经”延伸。在中央大街景观带,环卫工人正使用软毛刷清洁景观雕塑纹饰;在地铁3号线出入口,护栏清洗车对栏杆进行360°无死角抛光;创新采用“蒸汽熏蒸+生物降解”组合工艺彻底清除公交站牌胶渍、招贴喷涂等“城市雀斑”,这些不仅是日常作业凝结的智慧巧思,更体现了公共服务标准的跃迁。在中央大街口袋公园,买菜休息的王阿姨蹲身抹过花坛边石笑眼盈盈的说:“真能当凳子坐!”这种“以克论净”的标准正深度融入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迅速蔓延到城市环境的“细枝末节”。

大堤路联排作业现场

中央大街联排作业现场

老街焕新颜:三问于民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背街小巷,曾经是城市中容易被忽视的角落,但在经开区,它们正悄然经历着一场蝶变,一条条承载着岁月印记的老街巷,在“三问于民”的治理智慧中焕发新生,匠心雕琢的民生细节随处可见。在梁子湖街,改造团队多措并举攻克更新难题:拆除违法建筑让空间变得更加开阔;重新铺设路面让往日颠簸消失无踪;慢行系统优化让居民出行更加惬意;架空线缆改造让天空不再“杂乱无章”;景观绿化提升为背街小巷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微更新不仅着眼“颜值”,更注重“温度”。据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今年的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我们已经召开了7场座谈会,同时采用“行走工作法”,用21天走进43条街巷选取改造路段,并收集了150余条建议用于设计参考。”站在正准备开工的街巷路口前,项目负责人展示了厚达30余页的《民情需求图册》,“拓宽人行道、增设便民设施、设置电动车充电桩……”这些群众智慧将深度融入这场始于街巷的温暖变革,将背街小巷从“民生洼地”转变为“幸福高地”,在人间烟火韵律中编织出人民城市的温暖注脚。

改造前梁子湖街

改造后梁子湖街

芥子纳须弥:方寸天地的诗与远方

转角遇见绿,推窗可见景。在经开区,口袋公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丁香花韵与智能健身径相映成趣,文体空间同自然生态共生共融,这些平均面积不足800平方米的“城市绿洲”,以“绣花匠心”织补城市公共空间,将曾经杂乱的边角地转化为承载幸福的“金角银边”,在方寸之间构筑诗意栖居。沿着车水马龙的街路漫步,相隔不远就可能邂逅一处惊喜:或是遇见载歌载舞的“秧歌天团”,或是闯入小精灵围绕的“绿野仙踪”,亦或是身临其境的感受一场酣畅淋漓的的“篮球赛事”。

在新录公园,设计师选取造型优美、错落有致的乔、灌木树种,围绕功能布局呈现生态景观带,树影婆娑间镶嵌着可互动的工业记忆小品,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攀爬,老人们则围坐在沈阳新纪录运动科普墙旁对弈,这些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恰是民生需求的精准投影。这种“公园+”模式融合了全龄友好、文脉传承、休闲娱乐、生态修复等多元功能,让“口袋空间”释放出巨大能量。正如绿化工作负责人所说:“我们要让每处公园都成为讲故事的容器。”

新录公园一角

光影映城廓:智慧路灯点亮“幸福归途”

暮色初垂,华灯竞绽。开发大路和沈辽路2000余盏新式LED路灯次第亮起,宛如银河倾泻人间,以科技之光重谱城市夜曲。经开区正在逐步实施的路灯提升改造工程,采用“单灯控”LED灯头,色温精准控制在4000K暖白光区间,相较老式钠灯不仅照度提升至60勒克斯,更植入节能基因,通过内驱和外控双轮驱动,使能源耗费量降低50%。电力设施管理部门算过一笔生态账:新路灯年节电超65万度,不仅大幅度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省下的电费还可再建60余盏新式路灯。原本昏暗的“萤火虫”街路如今变身“星光大道”,退休教师陈文娟感慨:“现在夜跑心里踏实,再也不怕看不清了。这些路灯照亮的不仅是道路,更是老百姓的心路。”这项融合“亮度革命”与“节能变革”的路灯提升改造工程,不仅让城市肌理在夜色中愈发清晰,更用绿色笔触勾勒出低碳发展的时代轮廓,娓娓讲述着明亮温暖的中国故事。

开发大路夜间路灯照明

从"大刀阔斧"到"细针密缕",沈阳经开区用精细化管理的绣花针,在沈城西部织就幸福经纬。当城市治理的颗粒度精细至每块地砖的接缝、每片落叶的归处、每缕灯光的温度,折射出的正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正如经开区城市管理者们共同坚守的理念:“城市管理的终极考场不在报表上,而在老百姓推开家门的笑容里。”这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正在续写新时代工业城区的温暖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