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四川省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一社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村民们分工协作,开行、打窝、施肥、放种、覆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我们村今年计划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00亩,村民不仅能通过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分红实现‘一地双收’,还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就业,助力群众增收。”据毛浴镇朝阳村党总支书记代江华介绍,为保障粮食产量,该镇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到生产基地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掀起春耕春种技术服务热潮。
开春以来,毛浴镇锚定“稳面积、增产量、提品质、强科技”目标,统筹协调春耕生产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26.5吨,引进6家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开展示范种植,积极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带动农户抢抓农时参与种植,助力粮食稳面增产。
“全年计划种植水稻8500余亩、玉米10000余亩、大豆3300余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300余亩、‘粮经套作’等复合种植1000余亩。”毛浴镇副镇长路少鹏表示,目前毛浴镇各项种植任务正有序推进,将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
“油菜菌核病初期,茎秆会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会扩大并颜色加深。”连日来,通江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春耕生产的火热场景。
在广纳镇构花坪村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县农技站高级农艺师王安中正结合构花坪村的土壤、气候等实际条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会人员详细讲解油菜春季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以前在油菜管理上主要靠经验,效果不太理想。”种植大户张华修感慨地说:“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了很多科学管理的方法,对今年油菜丰收也更有信心了。”
据了解,通江县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需求,聘请相关领域46名专业人才,组建了通江银耳(食用菌)、畜牧水产、粮油、药果蔬、林业、茶叶6支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依托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构建科技特派员+科技兴村在线驿站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为全县33个乡镇(街道)提供全覆盖科技技术服务。已开展在线咨询3000余次,现场服务150余场(次),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抓好春耕生产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和基础。”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怀舜表示,今年以来,该县始终坚持稳面积与提单产同时发力、增产量与提质效齐头并进,全力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持续开展粮油高产攻关,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目前,该县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县级集中采购种子110吨、肥料1650吨、微膜45吨。已翻耕冬闲田地10余万亩,玉米育苗1.5万亩、播栽2万余亩。累计发布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防控植保情报3期,发放各类技术宣传资料10000余份,促进5.6万亩小麦和11.2万亩油菜的二、三类苗提质增产。(胡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