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发起的“杭港杯”中小学学生书画优秀作品巡展活动,带着百余幅由城乡学子精心创作的书画精品,走进全区的农村校园。此次巡展以“艺术赋能乡村教育”为主题,借助“城乡联动、浸润赋能、成长可见”的创新模式,为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区域美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生动实践案例。
城乡联动:搭建美育资源互通桥梁
在农村小学的巡展现场,城区学生用笔墨勾勒出的水墨意境,与乡村孩子笔下描绘的田园风光相互映衬,呈现出别样的艺术景致。展览特意设置了城乡作品对比展区,其目的在于让不同成长环境下所诞生的艺术表达,有机会展开一场独特的对话。鉴湖街道中心小学学生杨皓轩,在驻足观赏同龄人的国画作品时,不禁发出感慨:“没想到笔墨的变化能够传递出如此丰富的情感!”越城区教体局党委委员、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淼峰明确要求,本次巡展必须覆盖全区所有农村学校。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有36%的农村学生获奖作品参与到巡展之中,充分体现了农村孩子的天性。“不仅要让农村孩子得以见识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还要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创作所蕴含的价值”,这无疑正是本次巡展矢志追求的目标。
多维浸润:构建美育互动创新闭环
此次巡展大胆突破传统展览形式,着力构建起“观赏-互动-创造”的美育闭环。多所学校巧妙地将展厅转变为沉浸式课堂,学生们通过扫描作品二维码,便能聆听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还能在临摹体验区亲自尝试笔墨技法。与此同时,教师发展中心同步推出“美育赋能计划”,精心组织城区骨干教师前往农村学校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将巡展作品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案例库。东浦三川小学的美术教师对此深有感触:“这些充满活力的学生作品,相较于教材中的作品,更具感染力,让我对优秀作品源自儿童内心世界这一观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成长见证:点燃学生艺术自信之光
当获奖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作品被精心装裱,并展示在母校展厅时,艺术的种子已在他们心间悄然生根发芽。鉴湖街道中心小学的斯朗钰在日记中写道:“我走进巡展教室,一件件优秀的作品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由自主地慢慢欣赏起来。不经意间,我竟然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它挂在橱窗里,乌黑的墨迹在灯光映照下,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那一刻,我高兴得如同一只发现彩虹桥的小鸟,恨不得扑棱着翅膀在天空中欢快地转上好几圈!”这种“身边榜样”所产生的效应,如同连锁反应一般,激发了校园里学生们对艺术学习的动力。多所农村学校的书画社团报名人数实现翻倍增长,校园艺术节的作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巡展特别设计的“艺术成长档案”,通过对比学生历年的作品,能够直观地展现出美育浸润之下学生们的点滴进步。
全域共建:开创青藤“e学堂”新共同体
据统计,巡展开展以来,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活动频次大幅增长,校际美育协作项目也不断新增。在越城区美术教研员朱莉老师的建议下,很多学校准备联合打造“流动艺术工作坊”,丰富巡展的项目与资源;部分学校将学生观展心得汇编成美育读本,形成可持续利用的教学资源。同时,此次巡展也是构建青藤“e学堂”共同体的起点,未来将通过数字云展厅实现作品全域共享,设立“乡村振兴”主题创作单元,推动艺术教育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
这场带着温度的美育巡展,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乡村艺术教育图景。当更多农村学生站在同龄人的作品前眼眸发亮,当校园角落开始绽放墨香与色彩,越城区以艺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探索,已然在城乡之间绘就共美共荣的新画卷。(供稿人: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