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一面从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寄出的鲜红锦旗,跨越上千公里抵达成都崇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伴随锦旗的,还有一封长达千字的《感谢信》,承载着烈士遗孤毛继宗全家对崇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及烈士陵园原负责人郑红林的深切感激。这封沉淀着70余年思念的信件,揭开了一段跨越时空的英烈守护故事。
2024年清明节前夕,崇州烈士陵园迎来一群特殊的祭扫者——从山西远道而来的毛继宗一家。当他们驻足于一座仅刻有姓氏的烈士墓前时,疑惑与失落涌上心头:“为何父亲的墓碑没有全名?”面对烈属的困惑,时任烈士陵园管理所负责人郑红林立即上前解释:“因历史风雨侵蚀,部分烈士信息模糊,搬迁重刻时仅能保留姓氏。”
这一回答并未消解烈属的疑虑,郑红林敏锐察觉家属情绪,当即留下联系方式并承诺:“我们一定全力核查!”崇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档案部门展开深度排查。经过近50天的细致考证,结合烈属提供的《烈士证明书》及七十年代祭扫老照片,最终确认这位烈士的真实身份:吕玉林(毛青海),1950年2月在原崇庆县(现崇州市)三江镇剿匪作战中壮烈牺牲。
信息核实后,郑红林通过微信将修复后的完整墓碑照片发送给山西的毛继宗一家。“看到父亲的名字镌刻在碑上,我们70多年的心愿终于了结!”毛继宗在感谢信中写道。今年清明前夕,全家特意寄来锦旗与亲笔信,信中饱含对父亲的追思,更饱含对崇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尊崇英烈、情系烈属”的敬意。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烈属情感的慰藉。郑红林感慨:“当看到烈属们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泣不成声时,我更加明白,守护这些名字,就是守护民族的集体记忆。”(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