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观点摘登】周子峰: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创新发展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如今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科技产物成长起来的一代,思维更加活跃多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极高的接受度,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表达情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精准把脉教育对象。“大思政课”具有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功能,面对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学生。提升“大思政课”育人成效,应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清晰洞察学生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思想困惑、价值取向的动态变化等,为学生需求与偏好“画像”,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

互联网上蕴藏着海量的优质资源,如各类权威的学术讲座视频、生动的历史纪录片、深度解读的时事评论等。我们应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丰富思政课教育资源,借助搜索引擎优化、智能推荐等技术手段,精准筛选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推送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丰富、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实现思政内容的“精准滴灌”。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丰富多元主体线上线下参与“大思政课”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打破时空限制和信息壁垒,促进跨区域、跨部门、跨校际的信息流动和联动协同,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场景再造,利用虚拟仿真、全息影像、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创设出更加逼真、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情境中,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