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重庆大学与丰都县校地协同共建实践育人新格局

为深化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发挥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经常性、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近日,在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党委的指导下,院团委精心培育“丰桥计划”公益品牌,与丰都县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贯通路径。

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了热烈反响。我们搭建了“丰桥校友会”动态信息网站,并精心筛选、配备了来自多所高校的 112 名“榜样导师”。这些导师通过课程辅导、心理疏导、生涯规划等多种形式,全面融入丰都县的家庭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高校学子与留守儿童“一对一” 的线上结对帮扶,累计为 3000 余名中小学生提供了服务。凭借出色的表现,活动入选全国知行计划“TOP100”榜样团队、重庆市“三下乡”重点团队,以及公益未来・大学生就业力实践项目十强团队。

考察交流 共谋发展

为深入了解丰都县家庭教育的“丰都模式”,重庆大学本科生院“丰桥计划”志愿服务队前往丰都县家庭教育研究院开展考察交流。在“共育展览馆”内,团队通过图文展示、数字平台演示等方式,深入了解丰都县“1+4+N”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重点关注《家教有方》课程研发、“丰美家教”数智平台运行等创新实践。双方就课程共建、课题研究等展开交流,对研究院在家庭教育领域取得的国家级、市级成果进行深度学习。

重庆大学师生实地体验了“阳光心育站”六大功能室,现场参与了音乐放松椅、沙盘模型等专业设备互动,参观学习了通过 “心声倾诉”“心理团辅”等特色服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做法,详细了解了“家校社协同”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双方就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达成初步共识。

签约合作 实践育人

重庆大学本科生院与丰都县家庭教育研究院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在丰都县家庭教育研究院举行。双方以 "三个融合"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一是深化 "党建+科研" 双轮驱动,二是推进 "高校+地方" 资源整合,三是强化 "专业 + 温度" 服务理念。

此次签约标志着重庆大学与丰都县在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将以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纽带,形成 "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成果转化-政策咨询" 的完整生态链,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现代化提供丰都方案,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校地协同育人新范式。


调研包鸾 探索互助

重庆大学“丰桥计划”服务队前往包鸾村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学习“鸾妈妈”家庭教育互助会及乡村振兴工作。在互助会活动中心,师生们现场观摩了“四点半课堂”、文体活动及家长能力提升班等日常运行情况,并与志愿者、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交流。团队深入学习了互助会“周内 + 假期”“家长 + 社会” 的双轨运行机制,以及通过 “在家父母服务 + 在外父母捐资”实现家庭互助新模式。数据显示,互助会成立以来已累计服务留守儿童 1200 余人次,家长教育理念转变率达 85%。

团队实地考察了包鸾镇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包括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等,深入了解到了包鸾镇通过“家庭教育互助 + 产业振兴”双轮驱动的高效做法。团队将结合专业知识,为互助会数字化管理、品牌化运营等提供智力支持,未来双方将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等方面深化合作。

“丰桥计划”系列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国家“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政校结合、校地联动、校社协同”形式,辐射丰都中学、家庭教育互助会、研究院等机构,构建“校友-高校-政府-家庭-社会”五位一体帮扶体系。面向未来,“丰桥计划”系列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培养重大青年通过实践锻炼强筋壮骨,立志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自己的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供稿人:重庆大学 许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