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消费升级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的趋势下,如何发挥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农教文旅融合成为备受瞩目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了解乡村农教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可行建议,2025年1月18日至3月20日,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寻迹“嘉”乡发展实践团在张全民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流域27个村庄。实践团先后走进岩头镇、大若岩镇等地,面向当地农村居民与县政府领导展开访谈、发放问卷,了解楠溪江流域农教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深入探究楠溪江流域村庄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第一部分:调研目的与意义
(一)个人及团队层面
通过实地调研,身为青年学生的实践团成员可以对乡村“农教文旅”融合发展现象与进程有足够的了解,拓宽视野,增加对乡村振兴政策的认识。同时,不同于传统室内传授知识的模式,实践团成员亲身融入乡村,与当地居民开展直接的对话交流,了解乡村居民的需求、意愿以及感受,有利于青年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鼓励我们将个人成长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更树立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社会层面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青年学生深入农村调研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团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索以“农业为基础、教育为纽带、文化为内核、旅游为载体”的“农教文旅”四维融合模式,试图厘清其协同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一方面根据楠溪江流域因地制宜提炼融合路径与具体策略,引导楠溪江流域各乡村推动“农教文旅”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实践团试图基于楠溪江“农教文旅”融合发展这一地方创新案例,推广新时代乡村践行“农教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方案。
第二部分:调研内容
楠溪江地处浙江省温州市,是瓯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楠溪江流域“水秀、村古、瀑绝”等丰富多样的高品位自然风光,具有乡村振兴发展的优异禀赋和独特资源。但实践团调研发现,经历了多年发展,该地区依然面临着单靠旅游的发展瓶颈。而且,在空间规划和建设上,没有充分展现绿水青山的审美特征,而是当代建筑甚至是违章搭建无序扩张,侵蚀和破坏了原有和谐的山水审美格局。除此之外,当地对于农教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认知还有着较大局限,另外,政府主导力量不足,以及人才外流和资金短缺也是导致当地农教文旅融合难以有效推进、只能长年维持以往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
乡村教育是农教文旅融合的关键,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为此,实践团还对楠溪江流域的乡村学校进行了重点调研,实践团走进永嘉县大若岩镇学校,和潘校长就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发现这所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一直深爱着脚下的土地,守望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因地制宜,开辟“躬行园”劳动实践基地。大若岩镇学校利用乡土资源拓展课程视野,构建“课堂理论+活动实践”的乡土课程体系,致力在地文化传承和乡土情感培育,实现课程普遍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的有机融合。
第三部分:调研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调研前期,实践团成员在政府官网,中国知网等网站平台查询相关政策文件、文献资料,经过相关信息的阅读与了解,确立研究思路。随后结合前期调研,确定好田野调查的具体村落并拟定访谈提纲。此外,针对楠溪江流域乡村的不同群体,实践团设计了两版问卷(电子版问卷和纸质版问卷)对其进行发放。电子版问卷多面向游客,关注其旅游体验,消费意愿,对楠溪江流域农教文旅融合现象的见解等;而纸质版的问卷则多面向村民,聚焦于村民的参与度,对楠溪江流域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的看法等。准备期间,实践团还多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对调研项目进行了深度分析,确保每一位成员都充分熟知调研内容。
(二)实地调研阶段
本次实地调研采用双组并行模式,实践团分成了两个小队,根据提前制定的不同路线,分别走访了岩头镇、鹤盛镇、大若岩镇、枫林镇及周边的27个典型村落。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注重观察村落基础设施,文化景观等,了解掌握楠溪江实情。
实践团在完成基础信息采集的同时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进行多维度数据收集。在同多方人员的访谈中,实践团认识到不同社会群体对待“农教文旅”融合发展的看法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都存在着乡村振兴这一共同的目标是希望楠溪江流域可以依托当地特色山水资源发展壮大。
(三)成果总结阶段
实践团成员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讨论分析,梳理访谈内容,提炼“农教文旅”、“乡村特色教育”等关键信息及典型村落例子,结合乡村振兴相关文献,总结楠溪江流域乡村农教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成效和挑战,制作可视化成果。
第四部分:结语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青春写在希望的田野上。此次实地调研活动,寻迹“嘉”乡发展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了解楠溪江流域27个村庄居民对“农教文旅”这一概念的认知,还通过田野调查,详细了解多方人员对这一概念的见解以及对发展路径的想法。在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山河与田园之美,更让自己内心深处树立用专业力量为乡村振兴书写青春华章的志向。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关注楠溪江流域农教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研究课题,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宁师学子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