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网络中国节·清明|小小石榴籽 巧手做青团

春和景明,万物生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春风润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涵,3月27日下午,由南通职业大学技师学院团总支、曙光小学、东港社区关工委、共青团、工会、妇联、联合永兴社区、节制闸社区、曙光社区共同主办“小小石榴籽  巧手做青团”网络中国节·清明主题活动。活动以“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知识普及、红色教育、非遗体验三大环节,带领辖区居民、青年学生和未成年人感受清明文化的深邃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溯源清明,文化传承润心田。活动伊始,一场《清明时节话传承》的纪录片将参与者带入千年文明的时光长廊。影片以生动的画面讲述了清明节的起源与发展,从寒食节的历史渊源到祭祖扫墓、踏青插柳的传统习俗,再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核,在影片中,我们看见的不只是纸灰飞扬的旧景,更植入“厚养薄葬”的现代文明理念:生前尽孝方为真,逝后简葬亦含情。当镜头掠过网络祭奠平台界面,孩子们恍然:原来一束鲜花的祭奠,比漫天纸灰更显真情;一篇云端寄语,比喧嚣爆竹更传思念。“以前觉得清明节就是扫墓,现在发现它教会我们怎样优雅地与生命对话。”曙光小学学生殷嘉浍的感悟,道出了文化传承的真谛。曙光小学的学生们专注观看,不时记录下“清明三候”“青团寓意”等知识点。“原来清明不只是扫墓,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习俗!”南通市曙光小学满族学生季帅呈感慨道。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赓续血脉,红色基因永流传。清明是追思,更是精神的传承。在“书香润心忆先烈”环节,南通职业大学技师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铿锵有力的声音,讲述了南通籍革命烈士吴亚鲁的英勇事迹。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再现了先烈们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篇章。活动现场,永兴街道关工委还向青年学生赠送了《红色家书》书籍。翻开泛黄的书页,烈士们对信仰的坚守、对亲人的挚爱跃然纸上,不少学生眼眶湿润。“这些家书让我看到革命者不仅有钢铁意志,也有柔软的心。我们要珍惜当下,传承他们的精神!”南通职业大学技师学院学生潘思嘉动情地说。活动以红色文化为纽带,架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激发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手作青团,非遗技艺焕新彩。作为南通非遗美食的代表,青团制作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匠心巧手制青团”体验环节,崇川区匠心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现场演示了传统青团的制作工艺:选取本地新鲜艾草榨汁,与糯米粉揉搓成碧绿面团;包裹豆沙、芝麻等馅料,捏出饱满的团子……社区居民、学生们纷纷动手实践,从揉面到包馅,每一步都充满欢声笑语。蒸笼揭开瞬间,清香扑鼻,翠色欲滴的青团令人食指大动。“自己做的青团格外香甜!”曙光小学学生李梦瑶捧着作品兴奋不已。活动还特别设置了“青团文化小课堂”,讲解南通青团与江南其他地区的差异,凸显本地“艾草香气更浓、口感软糯适中”的特色,让非遗技艺在体验中得以活态传承。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永兴街道以清明节为契机,将传统文化、红色教育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不仅让居民感受到非遗技艺的温度,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育了家国情怀。未来,街道将继续挖掘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打造更多“有温度、有底蕴、有共鸣”的文化品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绽放璀璨光芒。(供稿人: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 李彤  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