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要求,近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非遗NextGen"实践团深入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在梓誉村与史姆村围绕非遗工坊展开调研,探索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的创新路径。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乡土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保护传统村落对于守护农耕文明、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增进民生福祉意义重大。此次调研聚焦非遗工坊,正是看中了其在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中的独特作用——既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深入探究了非遗工坊的运营模式、传承状况以及与传统村落保护的融合情况。在工坊内,一件件精美的中国结无不展示着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工坊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非遗工坊通过与村民的合作,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
实践团还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一位资深的中国结传承人感慨道:“以前,这些传统技艺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现在有了非遗工坊这个平台,不仅让我们的技艺有了展示的机会,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这对传统技艺的传承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助力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实践团成员们运用专业知识,为非遗工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们建议工坊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非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非遗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传统村落与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投身传统村落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表示,将持续关注传统村落的发展,积极为非遗工坊的建设和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些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供稿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杨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