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城千年运河之畔,武林商圈繁华深处,一座深植历史文脉的现代社区文化地标正焕发新生。戒坛寺巷大运河幸福家园创新构建“16+1”文化服务矩阵,以17个精品社团为载体,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社区文化治理样本,为现代都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创新实践。
一、多元社团构筑文化生态新图景
清晨丹青晕染宣纸,午后翰墨浸润书斋;舞蹈室韵律流转,合唱团声动梁尘。17个特色社团犹如文化调色盘,绘制出层次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图谱。涵盖书画研习、声乐艺术、传统养生、创意手作等多元领域,既传承非遗文化精髓,又融合现代艺术表达。这里既是耄耋长者涵养心性的精神家园,亦是年轻群体施展才华的创意工坊,真正实现全龄段文化服务全覆盖。
二、自治机制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
大运河幸福家园创新培育“双主理人”制度,构建“专业指导+居民自治”的协同治理模式。16位社团主理人兼具文化传承者与社区建设者双重身份,通过标准化管理实现活动策划、物资调配的全流程规范化运作。戒坛寺巷社区打造“1+4品牌模块”为居民定制75道“居民菜单”,形成“需求征集-菜单筛选-执行反馈”的完整治理闭环,让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从“政府端菜”到“居民点单”的转型升级。
三、公益星火培育文明传承新模式
大运河幸福家园构建“能人智库”资源池,内孵外引浙江大学高校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八段锦资深教练、瑜伽专业教练等30余位主理人,他们凭借各自之专业优势,积极推动社团蓬勃发展,确保家园“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全面满足各年龄段居民共享幸福之光。书画社团主理人谢老师为提升社团学员学习质量,自发为学员们购置更专业的书画文具;手工社团主理人许老师研发“银龄手工”课程体系,带动社区居民副业增收。这种“专业反哺+公益传承”的运作模式,使文化服务既保持专业水准,又彰显人文温度。
目前,大运河幸福家园已形成“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日日有服务”的文化供给格局。家园以总体谋划、统筹推进为宗旨,秉持贴合民生、贴近民心的专业服务理念,采用社区居民“社团化”切入的组织运营模式,运用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将天水街道“实践街区”定位、开拓、运营成为具有戒坛寺巷特色的旗舰综合体品牌,实现让社区民生需求“盆景”变民生服务“花园”的目标。这座运河畔的幸福家园,正以文化为笔,绘就着新时代“民有所乐、治有所依”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