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由西安欧亚学院与长龙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人才培养研讨会暨“长龙定制班”校企合作签约及实习基地授牌仪式在西安举行,国内专家共话“长龙定制班”校企协同模式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龙定制班”将以长龙体育集团的体育全产业链业务为平台,校企共策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将企业课程开设与企业生产服务深度融合,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实训场景,切实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人才。据了解,首期定制计划招生15人,主要面向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吴睿在致辞中表示,“‘长龙定制班’是欧亚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体育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次重要实践,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从“资源互补”迈向“价值共生”,校企携手构建产教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长龙体育集团董事长吉云波以《着眼长远 定制培养 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为题,从行业发展、业务板块、人才需求、校企合作等方面精彩分享,指出体育人才是现阶段企业发展最紧缺的资源,“长龙定制班”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实训平台,将在一定程度上精准补齐企业人才基础短板。
研讨会环节,李相如教授首先对长龙体育集团和欧亚学院两家“民营”力量迎合时势、协同赋能产业的创举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深刻解读体育产业与赛事经济两大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为校企协同育人和企业创新发展点睛。王英杰教授围绕体旅融合发展的机理与机遇主题,专业剖析了2024年体旅融合项目火爆本质原因,并提出通过“体育旅游化发展、旅游体育化发展”模式创新产品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央视网文体教育事业群总经理冯宇从政策红利、产业实践、宣传推广、产业融合创新等视角分析了近几年持续火爆的冰雪经济发展情况,他认为冰雪产业需要持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专家一致强调,中国体育产业需以创新驱动突破同质化竞争,新技术革命催生了众多行业利好,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创新发展意味着要对人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李相如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国体育产业目前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随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体育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5万亿元,但专业管理人才缺口达百万级,而“长龙定制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正是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实践,彰显了新时期民营体育企业和民办高校的使命与担当。
“长龙定制班”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启动,不仅开创了区域体育领域的产教融合从“单一输送”迈向“生态共建”的先河,也探索出了校企协同服务体育强国建设的新范式。期待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宏大叙事中,这场跨越民办教育与民营体育的深度握手,书写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