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搭平台 健机制 集智慧 广交流——清水公安打造人才警务工程“未来篇”

聚焦公安工作现代化,立足队伍建设实际,下大力气实施教育强警、人才兴警战略,打造全方位警务人才培养平台,健全适应现代警务建设的人才体系,壮大专业化复合型人才“蓄水池”,学习先进地区警务特色亮点……这是清水县公安局以人才警务工程为抓手,激发干事创业激情的生动实践。

搭建平台激励干事创业

“我们坚持人尽其用、人岗相适、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选拔培育警务人才,激励大家在实战中捶打锻炼、体现价值、有所作为,真正为警务人才营造‘有为就有位’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清水县公安局局长张建卓介绍。

人才是强警之基。清水县公安局着眼公安事业长远发展需求,坚持“因地选才、靶向育才、实战用才”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警务人才发展战略,创新推出“三维育才”计划。微观层面建立“警师制”传帮带体系,28名新警与一线优秀老民警建立“一对一”“AB岗”帮搭勤务机制,让年轻民警快速在实战中成长出彩。宏观层面开展“强学、苦练、严比”三大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形式,将“学、练、比”培养模式融入日常工作,检视工作成效。一季度累计开展专业培训15场次,岗位练兵80余人次,比武竞赛12场次。立体层面现代警务工作专班,致力打造科技应用新高地,选配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警务人才,以智慧警务建设、大数据应用、无人机操控、犯罪预防研究等为主,以战为考、深入挖掘、综合比拼、成果晾晒,成功研发15个实战模型、8个技战法,在警务实战中催生新质战斗力。这种“全链条培养”机制,锻造培养了更多工匠型警务人才。


健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提升新质战斗力需要优化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工作体系,为此,清水县公安局根据工作实际,健全人才招录工作制度、警务人才库、优秀人才选拔使用、即时表彰、科学考评等系列“人才工程”机制,有效推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等融合发展。

“我们统筹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研究制定相关人才激励保障制度,最大限度确保每名民警人岗相适、每个岗位业务精通、每个警种都有专家能手、每个业务领域都有拔尖人才。”清水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张炳章介绍。

为更好发挥人才优势,激励全警担当作为,清水县公安局建立民警晋级升职积分制,坚持培养重实干、考察重实绩、送奖重激励、示范重标杆的评价导向,围绕职务职级、专业能力、表彰奖励等7个方面,设置31个赋分项,将积分结果充分应用到职级晋升、干部选拔等工作中,实现了警务效能和队伍质态“双提升”2024年以来,56名民警动态调整,98名民警职级晋升,8名民警提拔领导岗位,32名民警入选人才库,人才队伍获各类表奖占比70%以上。这种“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有效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集聚智慧激活“一池春水”

坚持需求导向,聚集全警智慧,推动战力提升。清水县公安局创新推动“金点子工程”,围绕警务改革、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多个领域展开交流,大家通过民警意见箱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累计采纳基层“声音”30余条,有效解决一线实际困难,助推警务机制改革。

针对民警反映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建成“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涵心理咨询、心理测评训练、沙盘测试、情绪宣泄、心理放松和心理培训六大功能,配备心理教官2人、心理咨询师1人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人员3人,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采用民警提出的社会面管控“错时巡逻法”,根据辖区治安状况和人流、车流规律,制定“点线面”一体巡防机制,现行案件发案率下降21%。这种“智慧众筹”的工作模式,让每位民警都成为警务创新的“神经元”。


广泛交流激涌竞发局面

3月28日,在清水县公安局山门派出所,大家正围在所长邹福弟的周围,认真倾听着他在陇南市武都区东江派出所考察现代警务时的学习心得。

对标先进、拓展视野。清水县公安局构建“1+N”联动培养体系选派30余名业务骨干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公安信息化建设、主防警务、智慧交管等经验做法,邀请电信、移动、海康等单位组建“智库顾问团”帮助解决民警在人工智能运用中的瓶颈问题。

草川派出所社区民警刘佳斌在参加全省“枫桥经验”警务交流后,创新推行矛盾纠纷红、黄、蓝“三色预警”工作法,着力防控治安风险隐患,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这种“开门育警”的理念,让队伍始终站在警务改革的前沿阵地。

改革破题,人才引领,创新作答。这支平均年龄38岁的公安队伍,正以“人才活水”浇灌出平安建设丰硕果实。(裴利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