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成都市双流区香榭林居二期小区内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十余名身着红马甲的巾帼志愿者正俯身耕耘,在专业园艺师、社区营造师的指导下,将闲置多年的废弃空间雕琢成精致的“社区会客厅”。这场由歧阳社区巾帼红志愿者服务队主导的“微更新”,不仅让不足3平方米的犄角旮旯焕发新生,更在钢筋水泥间织就了一张充满温度的社区网络。
匠心巧思:废弃空间的艺术重生
志愿者们以“春之序曲”和“环保宣传墙”为设计主轴,采用狐尾天门冬、小雏菊等低维护植物打造错落有致的阶梯花境。特别保留的原生植物与鹅卵石小径、木质吉他花槽相映成趣,独创的“模块化种植法”更实现盆栽与地栽的灵活组合。“既要让景观四季有景,又要让维护简单易行。”队长杜大姐轻抚着轮胎花器中的垂盆植物,这项由社区电工赵师傅用废旧轮胎改造的“空中花篮”,既解决了高空空间利用难题,又形成独特的视觉韵律。据统计,整个改造项目共回收利用废旧物品18件,将环保理念镌刻进每一寸土地。
共建共治:巾帼力量激活社区细胞
作为双流首个“三零安置小区”,香榭林居二期的蜕变绝非偶然。社区党委通过“议事长廊”收集民生需求,将居民的“微心愿”转化为改造清单:新增的休憩长椅、童趣盎然的游乐设施、焕然一新的架空层空间,处处彰显着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此次花坛改造正是社区“微更新”计划的生动实践,未来每周的“护园天使”维护活动,将持续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诗意栖居:从“安居”到“乐居”的进阶
“每天带孩子来认认花草,连空气都是甜的!”居民李阿姨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方不足3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不仅承载着邻里间的温情记忆,更成为社区精神的具象表达。社区两委陈女士展望道:“我们将持续推出‘最美阳台计划、非遗文化角’等共建项目,让每个居民都能成为社区美学的创造者。”
从晨光中的挥锹培土,到暮色里的花香四溢,歧阳社区的巾帼志愿者们用巧手绣出了城市微更新的精彩答卷。当春风再次拂过香榭林居,摇曳的花影中,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共同体正在蓬勃生长。(文/郝斌 图/歧阳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