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双碳走廊,普货运输低碳转型”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建德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普货运输领域的低碳转型之路,以“新能源重卡+光储充一体化”为核心,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为县域绿色货运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政策引领,开启绿色转型新征程

建德市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物流节点,普货运输年货运量超6000万吨,传统燃油重卡占比高、能耗大、排放突出。为改变这一现状,建德经济开发区率先出台《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对购置14吨以上电动重卡的企业给予8%的购置补贴,累计发放补贴达220万元,吸引了东风、重汽等头部车企落户。同时,通过68场企业宣贯会,构建购车补助、充电优惠、维保支持等“政策包”,全面解决市场推广中的阻力,为新能源重卡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国企示范,突破转型资金瓶颈

建德经开集团发挥国企引领作用,投资4700万元采购65辆电动重卡,创新性地实施“车辆承包制”,有效破解了中小物流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此外,集团投资2100万元建成占地36亩的综合供能站,集成光伏发电(年发电量105万度)、储能(年充放电50万度)、直流快充等先进技术,电能转换效率提升2.6%,为新能源重卡的运营提供了稳定、高效的能源支持。

技术攻坚,验证低碳运输可行性

为确保电动重卡在实际运营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建德经济开发区联合卓顺物流开展杭州-北京跨省干线测试,累计行程10万公里,充分验证了电动重卡在240公里/日高强度运输下的可行性。同时,联合车企推出“电池租赁”“车电分离”等定制化金融方案,降低企业初始投资成本40%,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重卡的市场竞争力。

显著成效,低碳转型成果斐然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建德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重卡+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122辆电动重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8418吨,相当于植树46万棵;光储充系统年减排1343.95吨。单车日均节省燃油成本317元,年降本9.5万元,全生命周期成本较燃油车低35%。在产业生态方面,该项目吸引了东风、重汽等2家车企区域总部入驻,带动三一、吉利等6家车企深度合作。光储充站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年创收430万元,惠及3个乡镇,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此外,建德经济开发区首建直流微网系统,实现光伏直充、低谷储能、高峰放电的智慧调度,综合用电成本下降41%。该项目成功拓展至水泥运输(海螺集团)、渣土清运等领域,形成多场景应用模板,入选2024年浙江省交通领域碳达峰十大典型案例。卓顺物流电动重卡车队实现吨公里成本下降28%,获评全国绿色货运四星级企业,项目经验还在COP28“中国角”边会展示,受到国际关注。(供稿人: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  赵梦瑶 张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