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旅游专家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4月1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5年乡村振兴专家人才“组团式”巡回服务旅游资源开发团工作会在黄水镇云华社区召开,来自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等17个涉农区(市)县文旅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
会上,相关专家就2024年和美乡村建设专家服务的工作情况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和2025年巡回服务重点工作安排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统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专家坐诊+团队协作+市场化合作”的可持续服务路径进行了探讨。
在随后的交流中,双流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就旅游专家人才工作进行了交流,双流区今年推出的4条春季旅游线路和22个文旅消费场景进行了介绍,第一条线路是亲子研学文博路线,从广都博物馆3000余件文物揭开双流“十万年文明密码”到四川天府荆溪茶具博物馆,再到蝴蝶博物馆、音乐博物馆等,这些公园博物馆能让孩子们摆脱枯燥扁平的书本,走进阳光立体的生活。在汉轩民俗馆与遇见田园乡村振兴旅游线路,可让孩子们在广阔的田野中,体验非遗文化的空间;百年染坊的新模式,让传统的蓝染技艺传承到生活。
第二条线路相约春天,踏青赏花与景区景点+城市公园模式,从棠湖公园到五湖四海公园,再到空港花田、永安森林公园、欢乐田园和黄龙溪古镇。这条路线可以春赏海棠,秋赏银杏。也能体验空港花田铺就粉色地毯,飞机划过云端时按下快门,还可以在永安湖到“天然氧吧”里洗去疲惫,去黄龙溪看千年水陆码头的古镇风貌和欢乐田园与长颈鹿和羊驼互动。
第三条线路是潮玩时尚的商业综合体与美学的共鸣,从时代奥特莱斯到澳康达,从海滨城到万达广场和明城购物中心。时代奥特莱斯名牌云集,澳康达名车汇集,可以让钱包与快乐同步充值。同时,去海滨城参观巨型海洋馆,看鱼群从头顶掠过,穿越梦幻隧道,让游客亲身感受一场关于海洋的梦。
第四条路线慢生活哲学:茶馆里的光阴故事,从彭镇老茶馆到海蒂和噜噜的花园,可以让游客在彭镇观音阁的老虎灶蒸腾着烟火气,或来个舒舒服服的川式采耳,或在藤椅上晒太阳发呆,慢到连时光都会变得粘稠。而海蒂的花园种花16载,吸引千万爱花人。人们通过家庭园艺,在一方阳台上实现自己的‘诗与远方’。这条乡村振兴旅游路线可以让游客在茶香中感受烟火成都味,听岁月娓娓道来。
成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协会会长宗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双流区积极参与了乡村振兴专家巡回服务团有关工作,目前双流的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得非常好,成效明显。以云华社区为例,它具备打造中国航空旅游第一村的资源和潜力,把飞机和旅游结合成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云华社区老百姓通过产业发展也得到了实惠。另外,瞿上新村里许多老宅院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盘活,依托整个牧马山旅游资源,引入产业发展也做得非常好。总之双流区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确实做得很有亮点,值得大家来学习。”
下一步,双流区将围绕向“新”提“质”用“情”打造特色乡村文旅消费增长极,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底。一是塑强黄水牧马川农文旅“新片区”。以古蜀文化、田园风光为核心开发点,配套打造出“汉服游园”“田园餐厅”“起风了营地”等消费场景助力“满山油菜花”的壮美景观,丰富农旅消费新场景。二是提升彭镇老街“新街区”。以“恢复性改造、渐进式更新、保护式开发”模式,协同属地和国有公司对老街整体营造。三是丰富黄龙溪古镇“新业态”。融合“水”和“龙”两张名片,推动成立黄龙溪火龙龙狮俱乐部作为传承基地,通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产业思维抓经济指标、用建圈强链思维抓项目落地、用创新思维抓文旅融合消费场景营造,不断助力全区乡村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双流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