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漯河市召陵区:“法治 + 党建”激活高效能基层治理新密码

4月3日,在召陵镇综治中心办公楼,“这是我们的综治中心,马上正式投入使用。”该镇党委副书记赵红敏表示,这是该镇创新推行“一二三”工作机制的核心阵地--筑牢综治中心一个阵地,完善“两所一庭”“一干三联”两个工作法,用好矛盾调处、治安联防、宣传教育三条路径。

2024年,该镇通过创新“‘大脚板’巡防员实地走访+‘大数据’实时互动”机制进行治安联防,实现刑事案件下降率33%、治安案件下降率41%;联合开展巡回调解进村居活动38场,闭环处置苗头性问题213件。退休教师白春杰将党组织关系转回村里后,成为乡贤调解主力军。该镇推行“一干三联”机制,在各村设立“召陵乡贤调解工作站”,通过干贤联调、干群联防、干技联动,2024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63起,成功率98%,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漯河市召陵区以"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创新,通过"法治+党建"双轮联动机制开创基层善治新格局。在社区构建“四方联动”机制,推动40余家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业委会党员占比超30%,386名“红色管家”通过包户制服务覆盖万户居民;在乡村推行“乡贤调解”模式,469件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6%;同步深化网格精细化管理,通过“红色物业服务中心”“红色物业议事日”等机制,联合10家单位党组织精准解决楼道停车、环境整治等民生诉求200余件,实现治理资源下沉、以网格化服务触达万户居民,构建起党组织统筹、多维度联动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走进漓江路社区居委会大厅,各类数据实时跳动在长约10米的电子屏幕上,上面涵盖智慧党建、网格管理、平安建设、AI赋能场景、社区康养、重点人员管理的智慧漓江综合服务平台。“这些科技赋能的背后,凝聚着的是50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力量。他们就是我们的‘法宝’之一。”社区书记靳会杰骄傲地说。

漓江路社区以“党建+智治、网格化、志愿者”三大法宝融合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通过科技与人文融合打造“有温度、有精度、有深度”的治理模式。社区智慧平台实时监测12类数据,实现6分钟处置AI捕捉的孔明灯火情。志愿者团队支撑“互助养老‘4+4’”服务,通过“四定时”标准确保高龄老人每日联系、每周上门,形成“1-2-5分钟”快速响应链。

“我们在社区,就是得琢磨怎么将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然后动员身边的力量,整合身边的资源,将生人社会变为熟人社会,让矛盾化解在萌芽。让大家从共治、共建到共享,这样就能让基层治理变得更加高效。”靳会杰介绍道。

如今的召陵区,“红色议事厅”里民主协商共解社区难题,“乡贤调解站”内家长里短就地化解,AI火情预警实现“秒级处置”……“法治+党建”双轮驱动,召陵区正从治理机制的“主动脉”渗透至民生服务的“毛细血管”。召陵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玉良表示:“召陵区将持续加强基层治理,推动‘乡贤调解、智慧网格’等品牌全域覆盖,让‘法治红利’切实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供稿人:刘成威 武鹏冲 刘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