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敬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长林桥村,有一位普通的村民,他的名字叫刘万华。四十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他不仅是妻子的好丈夫,更是岳母的好女婿、妻弟的好姐夫、妻侄的好姑父。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传承中华美德的生动典范。
刘万华的岳父在妻子12岁时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岳母独自一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刘万华与妻子结婚后,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照顾岳母一家的责任。他常说:“岳母一个人把孩子们拉扯大,太不容易了。我既然娶了她的女儿,就有责任照顾好她的家人。”
2019年,岳母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接下来的三年里,老人经历了6次住院和5次手术。每次住院,刘万华和妻子都陪伴在侧,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医院管理严格,他们依然不离不弃,日夜守护在老人身边。2022年4月,岳母出院后,刘万华主动将老人接回家中照顾,直到老人生命的最后几天。整整六个月,他和妻子在岳母床边搭了一张床,日夜陪伴,变着花样为老人做饭,陪她聊天,甚至为她量身定制了可坐、可辅助行走的椅子。即便偶尔去女儿家,刘万华80多岁的父母也会主动帮忙照顾亲家。
刘万华不仅是一位好女婿,更是一位好姐夫。他的两个妻弟从学徒到工作,再到结婚生子,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刘万华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常说:“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我们早已胜似亲兄弟。”
11年前,妻家小弟不幸患上了“三高”、肝硬化和股骨头坏死等疾病。2020年冬天,小弟在浙江打工时病情突然加重,刘万华紧急联系医院,将小弟转回南通治疗。此后,小弟的身体每况愈下,因糖尿病并发症失明,行动不便。刘万华不仅承担了所有的治疗费用,还学会了使用“滴滴打车”,一次次带小弟去医院看病。2022年7月,小弟因病去世,刘万华联合家族宗亲,送完了他的最后一程。
36年前,妻家小侄子出生不久因病落下了后遗症,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妻弟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刘万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鼓励妻弟不要放弃,并承诺会一直支持他们。30多年来,刘万华带着妻弟和小侄子辗转各地求医,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不曾放弃。如今,小侄子已经36岁,虽然心智仍如孩童,但在刘万华的悉心照顾下,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小弟去世后,刘万华主动承担起了对小侄子的教育职责,像“父亲”一样照顾他、教导他。65岁的刘万华,头上已长出了白发,岁月的痕迹刻在了他的肩背上,但他依然坚定地说:“只要我身体撑得住,我就会一如既往地守好对妻子的承诺,照顾好她和她的家人。”
刘万华的故事在长林桥村广为流传,村民们无不为他的孝老爱亲之举所感动。他用四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人间真情。他的事迹不仅感动了乡邻,也成为了传承中华美德的生动教材。
刘万华,一个普通的村民,用爱与坚守,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用真心真情,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篇章。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弘扬人间大爱。(供稿人:曹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