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凯迪拉克OPTIQ在美国市场成功上市。这是继凯迪拉克LYRIQ之后,于博带领中美开发团队推出的第二款在美国上市的凯迪拉克电动汽车。美国知名博客网站GM Authority的数据显示,2024年LYRIQ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28,402辆,增长率高达210.3%,成为凯迪拉克年度第二畅销车型。
作为通用汽车核心电动车型的项目负责人之一,于博通过卓越的系统管理能力,在推动通用多款电动汽车全球上市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工作不仅限于车型开发,更在电动化战略层面实现了技术、市场与政策的三方联动,为行业提供了具有实操价值的解决方案。
当前美国电动汽车市场正面临一系列结构性挑战。一方面,关税政策的调整和行业激励措施的波动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需求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市场整体活跃度下降。另一方面,本土新兴汽车制造商普遍遭遇发展瓶颈。例如,Canoo和尼古拉等初创企业因战略规划不明确、运营体系不健全而陷入困境。这些企业有的过度追求技术创新和高端市场定位,忽视了成本控制;有的在供应链协同、产销渠道建设等关键环节存在短板,其商业模式未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竞争力逐渐减弱。
在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于博的系统化管理能力展现出重要价值。基于精准的市场趋势研判,他采用差异化产品定位策略,通过建立跨职能协同机制与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带领团队实现了多款电动车型在美国及全球市场的商业化突破。特别在提升美国本土供应链韧性方面,其开创性实践不仅有效增强了美国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保障了生产稳定性与效率,更为重构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及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以最新上市的OPTIQ为例,在于博的带领下,中美产品规划团队精准研判了中美豪华车市场的电动化转型趋势。他们将OPTIQ定位为电动紧凑型豪华SUV,这一独特的市场定位为车型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OPTIQ不仅延续了凯迪拉克品牌的EV设计语言,更在保留传统豪华基因的同时,注入了电动化时代的科技属性,成功开辟了新的细分市场。车型设计方面,OPTIQ采用了封闭式前脸搭配分体式LED灯组,以及隐藏式门把手、镀铬饰条等精致元素,完美融合了运动美学与豪华质感。
在技术整合层面,于博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他推动Ultium奥特能平台与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深度融合,并通过V2X技术拓展了用车场景。他还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多模态感知算法与三电系统协同标定的难题,使车辆动力组合采用85kW·h电池组+双电机布局,EPA工况续航达到302英里(约486公里),充分满足了用户日常通勤与长途出行的需求。
面对美国市场政策的不确定性,于博及联合开发团队前瞻性地优化了供应链的布局,确保OPTIQ符合《通货膨胀削减法案》(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本土化采购要求,使其成为少数能够享受7500美元联邦补贴的车型。同时搭配灵活的定价及销售策略,成功提升了产品竞争力。通过技术研发本地化与政策合规性设计的双重保障,团队顺利完成了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后期营销及上市。这种将政策规则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正在倒逼传统汽车制造商加速合规进程,间接推动美国电动车产业向更深层次的本土化演进。
去年4月份,OPTIQ车型在国内成功上市。在此期间,于博带领团队双管齐下推进战略布局:一方面与核心供应商签署战略级联合开发协议,构筑关键零部件的优先供应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加速推进与特斯拉充电网络的互联互通进程,并与南方电网建立补能体系合作框架,构建起多层次、跨平台的能源服务网络。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OPTIQ品牌的忠诚度,还进一步提高了OPTIQ车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于博介绍,继LYRIQ、OPTIQ之后,VISTIQ也即将上市,且还有更多电动汽车正在规划中。他表示:“传统汽车的电动化转型不仅仅是产品的迭代,更是产业链思维的重构。”
从LYRIQ的现象级热销到OPTIQ的战略卡位,于博用事实证明了他系统化管理的卓越能力。他凭借精准的政策预判、灵活的市场适配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视野,成功构建起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竞争优势体系。这种系统性管理思维不仅为通用汽车在电动时代赢得了战略先机,更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前瞻性的指导思路。(供稿人: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