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南京师范大学专家组调研指导河埒中学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3月26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建教授率调研组一行,对无锡市河埒中学承担的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初中生有声有色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建设》进行中期调研视导。此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专题汇报、师生访谈等形式,全面检视项目阶段性成果,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赋能助力。

沉浸式走访:校园文化浸润成长

调研组在河埒中学校领导陪同下,实地考察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实践场景。校务中心主任丁洁向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艺术化教学长廊及特色专用教室。调研组对校园内“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育人环境印象深刻:学生优秀作品展示、风采墙、课程介绍栏等设计,以无声的“对话”传递向上向善的成长力量。

特别引发专家关注的是,学校将台风损毁的树木转化为“贝碧嘉之吻”课程资源,这一创意实践彰显了“学习共同体”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度渗透。各年级“慧学”小组的个性化组名、组徽设计,以及师生共同研发的实验器具,生动呈现了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创新活力。

系统性汇报:项目成果彰显特色

在专题汇报环节,河埒中学校长徐怡钧从项目建设基础、实施策略、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及未来计划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学校以学习共同体建设推动学生“有声有色成长”的实践路径。项目通过构建师生共研、生生互动的学习生态,助力学生实现“有情有义交往、有滋有味生活、全面健康成长”的育人目标。

调研组细致查阅了项目过程性资料,并通过随机访谈师生,深入了解项目实施成效。师生们对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真切体验和丰硕成果,得到专家高度认可。

前瞻性指导:高位引领明确方向

反馈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河埒中学项目的实践价值,认为其“以项目助推朴素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学校全员式成长,引领当代学校顺应时代前行”,并盛赞学校育人情怀深厚、文化积淀丰盈、成果辐射广泛。

刘建教授指出,河埒中学将学习共同体建设与校园文化、课程开发深度融合,形成了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同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凝练项目理论内核,挖掘特色生长点,强化成果的示范引领效应。

此次调研为项目后续推进注入新动能。徐怡钧校长表示,学校将充分吸纳专家建议,深化“学习共同体”育人模式探索,为实现河埒学子有声有色活动、有情有义交往、有滋有味生活、全面健康成长不断努力。(供稿人:原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