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湖南省汝城县中医医院党委创新形式,将“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搬到县应急民兵连训练现场,为60余名基干民兵开展“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专题培训,推动党建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让主题党日既有鲜明“党味”,更饱含醇厚“民味”。
医民协同:筑牢应急救护“红色防线”
“民兵队伍是国防后备力量,更是基层应急救援的‘先锋队’。教会他们急救技能,就是为城乡安全网加装‘红色防护盾’。”医院党委书记陈志强在开班式上表示。
作为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基地,医院党委始终将急救知识普及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组建由15名党员骨干牵头的400人志愿者团队,累计开展进社区、校园、企业培训60余场,覆盖2600余人次,形成“培训一名骨干、带动一个群体”的辐射效应,让急救知识在基层落地生根。
县人民武装部政工科马志现场参与培训时感慨:“把主题党日开在训练场上,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生动诠释。民兵队伍中的党员更要带头学好技能,在抢险救灾中当好‘战斗员+救护员’,践行‘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担当。”
精准施教:锤炼中西医结合“实战本领”
培训现场,骨伤一科主任王书斌结合民兵野外执行任务特点,重点讲解创伤处理技巧:“头部止血要避开颞浅动脉,肢体固定前需检查开放性伤口。野外环境下,艾草叶可临时消毒止血,白茅根能消肿止痛,这些中医药‘土方子’关键时刻能派大用场。”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谭欢则将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海姆立克法与中医急救穴位应用相结合:“昏迷伤员除按压膻中穴,还可刺激合谷、人中穴,中西医结合能提升急救效果。”
在实操环节,民兵学员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训练,党员志愿者手把手纠正动作细节。民兵谢岸杰反复调整手势直至标准,他说:“急救操作关乎生命,必须精益求精。”这种“理论+实操+中医特色”的教学模式,让参训民兵既掌握现代急救技术,又领略传统医学智慧,切实提升实战救护能力。
长效守护:播撒生命关怀“红色种子”
“乡镇义诊时,志愿者用心肺复苏挽救心梗老人生命”,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朱俊分享的真实案例,让民兵学员深刻理解“第一目击者”的意义。
近年来,医院“党建+急救+义诊”志愿团队深入基层,针对溺水、农药中毒等场景,用方言讲解简易急救法,推动“救在身边”理念深入人心。参与过防汛抢险的民兵谢春才表示:“过去认为急救是医生的事,现在明白普通人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尤其是中医简易疗法,在野外环境中实用性很强。”
为确保培训成效,医院建立“考核+随访”机制:学员需通过理论与实操双考核获取证书,同时加入24小时线上答疑群,享受持续指导服务。
县人民武装部部长魏晗现场“点单”:“我们驻乡村振兴村有老党员懂基础急救,能否为村两委专项授课?”陈志强当即回应:“这正是‘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的延伸内容,下月主题党日就把课堂搬到村里去!”
暮色中,仍有民兵学员在练习心肺复苏动作,医务部干事何天说:“他们的专注让我们坚信,所有付出都是守护生命的‘播种’。”据悉,医院计划年内完成1000人次培训目标,推动中医药特色急救技术向乡村、社区延伸,构建“全民学急救、急救为全民”的基层安全防护网。
此次“党建+急救”实践,是汝城县中医医院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民生实效的缩影。当“健康守护者”与“安全守护者”携手,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急救技术交融,一幅“党心连民心、急救护民生”的温暖画卷,正在汝城大地徐徐展开。(供稿人:李青竹 朱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