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老人因持续全身多处骨痛,检查显示癌变广泛转移,但病因一直不明,辗转多家医院都难觅“真凶”。华西龙泉医院肿瘤血液科等多学科团队,抽丝剥茧锁定罕见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不仅为老人破解诊断难题,更为其后续精准治疗赢得先机。
“隐秘的真凶”让就医之路几经波折
今年2月,六旬老人高女士(化名)因持续颈、背等多处疼痛到华西龙泉医院肿瘤血液科就诊,经初步胸部CT检查,显示胸椎、胸骨、锁骨多处骨质破坏,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这一结果,让患者及家属心生惶恐,当即决定转往省级某大型医院进一步诊治。
果然,上级医院的检查结果更令人心惊:全身多发骨转移伴腹膜后、肾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同时出现进行性肢体麻木、行走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但蹊跷的是,经多种检查手段,原发肿瘤始终“隐身”,诊断报告上的“病变广泛但原发灶不明”,让老人的就医陷入僵局。患者及家属又辗转了几家医院,却始终没能找到真凶。几经波折,患者和家属经慎重考虑,带着厚厚一叠检查资料又重返了华西龙泉肿瘤血液科。
“罕见被看见”多学科团队破解困局
科室团队面对“病变广泛但原发灶不明”的诊疗困局,立即召集骨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了多轮研究讨论。多学科专家从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中一层一层抽丝剥,逐步锁定了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方向。
主管医生正在给患者作骨髓穿刺
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科室团队果断为患者实施了骨髓穿刺术,次日便取得了突破性的检测结果——多发性骨髓瘤(MM),进一步免疫分型确定为罕见的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发病率约为2~3/10万,其中IgD亚型更是仅占该类病例的2%-3%。”患者的主管医生曾淑英介绍,该患者以骨痛起病,短期内快速进展为多系统受累,而IgD型骨髓瘤又因其IgD生理含量极低,很难通过常规方法检测出来,常需依赖有创的骨髓穿刺送检来确诊,所以想快速确诊,难度确实很大。
患者的免疫固定电泳图
据悉,在明确诊断后,目前患者已启动靶向联合治疗方案,症状控制良好,而该病例的快速确诊,得益于华西龙泉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的成熟运行,以及临床医生对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特征的准确把握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精准等多重保障,也进一步凸显了医院在疑难复杂疾病诊疗领域的综合能力。(文、图/曾淑英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