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成都金堂:厚植营商沃土 激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全国首创“0成本1环节30分钟”极简审批,到成立县级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从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36条任务清单,到打造“金牌”营商环境……近年来,金堂县紧扣成都市“立园满园”“进解优促”战略,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构建起“全周期护航、全要素支撑、全链条协同”的民营经济生态体系,为民营经济“轻装快跑”铺就坦途。


“硬支撑”与“软环境”双轮驱动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4月2日,走进位于金堂经开区的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园,成都美富特膜环保科技公司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卷卷特种膜材料经过精密加工后发往全国。这家扎根金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凭借“材料研发-装备制造-技术应用”全产业链布局,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膜研发生产基地。


“从停车难、物流周转等具体问题的协调解决,到技术落地与应用场景的主动对接,政府的帮助非常实在,让我们心无旁骛搞发展。”成都美富特膜环保科技公司膜材料研发部经理潘洋感慨道。

金堂县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企业与川大、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如今,美富特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全系列特种膜及装备研发、生产、应用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样的精准滴灌,同样惠及四川泛美智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深耕无人机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泛美智飞在金堂支持下,迅速拓展了无人机灯光秀、电力巡检等业务板块。

“金堂的各项政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泛美智飞执行副总裁王周海表示,“在金堂‘政策-资源-场景’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下,为我们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到人才培养,市场落地的全链条支撑,显著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目前,泛美智飞教育事业部CAAC无人机执照培训每年输送约3000人到无人机行业应用市场,能源部门业务遍布全国,针对无人机巡检、测绘、吊运、为客户建模等,编队拥有1000台编队无人机、20余人的专业执行团队,为客户提供包括空域报备、方案设计、设备使用及租赁等在内的一站式飞行表演配套服务。

政策红利的释放离不开服务机制的创新。金堂打造“一门全集成·专人全流程”的政务服务供给体系,建立“民企解忧团”,将惠企服务从“坐等上门”变为“主动敲门”,通过“部门进园区”行动,为企业解决人才落户、跨境物流等难题。


“强磁场”与“热力场”共生共赢

产业生态协同进化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金堂抢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加速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支撑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创新、集聚发展,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金堂依托低空经济特色园区规划、空域资源、机场运营及产业集聚等四大核心优势,突出“低空+智造”“低空+应急”两大核心,加快发展“低空+文旅”“低空+职教”,培育“低空+物流”新业态,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成都淮州机场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对外开放的水陆两栖A1类通用机场,建成3条跑道,形成全产业链综合承载能力。机场空域面积达1652平方公里,首创“阶梯式”低空空域划设模式,实现有人机与无人机同场运行,飞行高度提升至三倍,最高可达1800米,低空航线通道增至11条,构建起“互联互通”飞行网络。2024年,驻场单位达64家,驻场飞机47架,签约合作单位128家,累计安全运行超2.3万小时,集聚无人机研发制造、测验试飞等企业20余家,培养低空飞行人才近1.5万人,吸引旅游及研学客群超9万人。

享受到金堂政策“红利”的不仅有新兴产业,“老牌劲旅”在金堂的发展也“如鱼得水”。始建于1968年的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其中的代表。受制于迎峰度夏用电难,金堂鼓励企业更新改造,为光伏发电项目审批大开“绿灯”;受限于用工难、留才难,金堂创新“院校+企业+政府”三元协同机制,为企业定向输送基础性人才,并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人才留下的问题。


“在金堂的结对帮扶下,我们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产值实现30余倍增长。”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茂义表示,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并参与国内多个重大装备首台套的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

在金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政策的“单点突破”,更是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通过规划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园区,金堂围绕晶硅光伏、新型锂电、节能环保三大核心领域重点布局,聚集通威太阳能、天合光能、巴莫科技、宁德时代等全球龙头企业,全县绿色低碳产业总产值已突破600亿元,入驻绿色低碳企业178家,产业集聚度达86%,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作用明显。

站在新的起点,金堂正以更大格局谋划民营经济“进阶之路”。金堂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搭好政企互动平台,建立“民企解忧团”,持续开展“民企会客厅”“惠企下午茶”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切实解决难题。同时,深度挖掘全县各领域场景需求,持续发布一批场景创新应用机会清单,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从沱江之畔到龙泉山麓,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以一流营商环境为笔,书写着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堂答卷”。(文、图/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