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解码山水间的振兴密码——资阳老君镇专场发布会纪实

4月10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老君粮蔬产业园区内,阳光洒在连片的菜心田垄上,嫩绿叶片随风轻颤,仿佛在为一场盛会起舞。

当天,“乡村全面振兴·镇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老君镇专场在此拉开帷幕,以“一段丰饶的人文史、一处康养的温泉乡、一片蓬勃的新产业”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勾勒出一幅活力奔涌的乡村振兴长卷。


主发布:千年古镇的“破圈”密码

“老君镇的故事,要从唐贞观年间的一缕丹香说起。”老君庙飞檐斗拱在晨光中轮廓分明,“这座因‘太上老君炼丹地’得名的古镇,至今留存着判官庙的青砖黛瓦、陈家祠堂的木雕古韵,城隍庙会的热闹锣鼓声里,还藏着川剧‘资阳河’流派的百年唱腔。”老君镇镇长胡明香的讲述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让千年人文底蕴与现代发展脉搏在时空交织中共鸣。山林环抱中,水龙灵温泉的露天泡池腾起袅袅热气,游客在半山别墅的露台上举着酒杯眺望远方。

“去年元旦开业至今,已有1.2万游客在这里‘泡走’疲惫。”胡明香笑着说:“我们把温泉池建成了‘森林秘境’‘洞穴仙宫’,甚至在山顶造了个3000平米的‘天空之境’泳池,夜晚灯光亮起时,水面倒映着星空,游客都说这是‘四川马尔代夫’。”

资阳雁江乡村全面振兴·镇在行动新闻发布会现场


产业答卷:丘区农业的“逆袭”之路

当被问及如何在丘陵地带蹚出现代农业新路子,胡明香的回答充满“破茧”的力量:“我们干了三件‘硬事’。”

第一件,是带着100多种农产品数据跑遍广东、江苏。“像选明星一样挑品种”,果断把2000亩玉米地换成菜心、折耳根——如今菜心亩产值2.8万元,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餐桌上的“香饽饽”,折耳根亩产1.5万元,让荒坡变成“黄金地”。

第二件,是用“产加销一体化”的“磁石”吸引8家龙头企业落户。“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全链条’思维。”胡明香掰着手指算:1600亩自动喷灌像给土地装了“智能花洒”,8000亩农田实现机械化作业:“以前靠牛耕地,现在无人机施肥,农民都说‘种地也能当‘白领’了’。”

第三件,是让农民从“旁观者”变“合伙人”。500多个家门口的岗位,让村民既能收土地流转费,又能拿务工工资,“去年有个大姐算总账,说年收入1.6万,比2022年翻了两番,笑得合不拢嘴。”胡明香的话语里带着自豪,仿佛看见田间地头那一张张洋溢着希望的笑脸。


农旅交响:四季皆景的“流量密码”

“春天来这儿,万亩桃林像粉色云霞漫山遍野,游客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夏天水龙灵温泉变身为‘水上乐园’,孩子在泳池里打水仗,家长躺在躺椅上喝冰饮;秋天摘果时,大人小孩提着篮子在果树下穿梭,脸上沾着果粉还舍不得擦;冬天就更惬意了,泡完温泉吃烤全羊,住在半山别墅听松涛,简直是‘神仙日子’。”老君镇副镇长邹林的描述自带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他特别提到交通优势:“从成都主城区开车不到1小时,离天府国际机场才18公里,成渝两地游客周末打个‘飞的’来泡温泉、摘菜心,当天就能往返。”这种“快行慢享”的体验,让老君镇成为都市人逃离喧嚣的“心灵驿站”。


基层创新:永安村的“振兴三招”

作为核心村代表,永安村村委会主任赖世伦分享的故事带着泥土的芬芳:“我们村以前种玉米,亩产收入千把块,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不一样了,4个‘90后’带着技术和资金回来,承包500亩地搞起了‘智慧农业’。”

赖世伦表示,村里先“攒家底”——整理3500亩土地,修好路、架好水管,让企业“拎包入住”;再“强筋骨”,定期请专家来教种植技术,菜心病虫害少了,品质上去了,订单自然多了;最后“共富裕”,土地租金每亩1100元,比种玉米翻了几番,300多个岗位让老人小孩都能在家门口挣钱。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说,回来创业不比城里差!”村民秦芝伟的创业故事更是充满热血:“2016年听说同学在家乡包地挣了大钱,我当晚就打电话给老兄弟,一拍即合辞了城里工作。刚开始不懂技术,一场大雨把萝卜苗全冲没了,急得直哭。


“政府知道后,又是给补贴又是找销路,现在我90亩地年利润30万,还打算扩大规模带乡亲一起干!”秦芝伟的话音未落,台下已响起热烈掌声——这是奋斗者的勋章,更是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驻村情深:书记与农户的“双向奔赴”

普光村第一书记代朝中的分享,让现场气氛变得温暖。他回忆初到刘叔家的场景:“院子里堆着玉米秸秆,刘叔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眼神里满是戒备。”这个因手术致贫的家庭,儿子差点辍学,让他暗下决心:“必须把党的政策送到家。”

接下来的半年,他成了刘叔家的“常客”:白天跑镇里办监测户手续,晚上和村两委蹲在灯下算收支账;为给刘婶找工作,他挨个敲开种植大户的门,“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说动一家企业;给刘叔儿子申请助学金时,他连续打了20多个电话,“就怕漏了一个政策细节”。

如今,刘叔家月收入增加1500元,儿子在大学里发来成绩单,“上次去他家,刘叔非要塞给我一把刚摘的菜心,说‘这是自己种的,比买的甜’。”代朝中的声音有些哽咽:“那一刻我明白,我们种下的不仅是菜心,更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未来:希望田野上的奋进足音

发布会结束时,阳光正好洒在“老君粮蔬现代农业园区”的标牌上,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那是春耕的号角。主持人邱昌荣的总结掷地有声:“从千年古镇到活力新城,从传统农田到智慧园区,老君镇的每一步都踩着乡村振兴的鼓点。这里有历史的厚重,有自然的馈赠,更有敢闯敢干的精气神。”

走出会场,看到菜心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最新一茬的鲜嫩蔬菜,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片土地上,历史与现代在握手,产业与生态在共鸣,而所有的故事,都指向同一个主题——乡村振兴,正在老君镇的田间地头、山林温泉间,书写着最生动的注脚。(文、图/肖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