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成都双流彭镇金河村金沁苑内迎来一场诗意蜕变。由“金河繁花”鲜花学院首批学员与专业社工联合实施的绿色微更新项目近日竣工,昔日杂草丛生的公共绿地已化身四季有景的“口袋公园”,标志着该产业学院"专业引领+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海蒂花园资深花艺师团队指导下,10余名学员历经三轮方案设计,运用“模块化种植单元”创新工艺,将再生材料制作的组合式花箱与地形巧妙结合。通过实地勘测光照强度与土壤酸碱度,科学配置耐阴玉簪、矾根与喜光月季形成生态共生带,并采用色轮原理打造视觉韵律——橙红天人菊与蓝紫鼠尾草交织出流动的色带,垂丝海棠与紫叶酢浆草构建出立体画框,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
项目创新建立“双轨制”长效管护机制:一方面推行“学员责任田”制度,由产业学院学员与微网格员分片包干;另一方面设立每月“金河护绿日”,组织村民参与养护。这种“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显著提升了社区参与度,村民王大姐看着儿子参与设计的彩虹花墙感慨:“以前觉得种花是老年人的事,现在年轻人都抢着认领花箱!”
社区工作人员刘女士表示,该项目不仅为鲜花学院学员提供了实践平台,更探索出“社区规划师”制度雏形。“下一步我们将把景观改造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治理模式,让每位村民都能成为美丽家园的建造者。”随着暮色中的千日红随风摇曳,这片凝结着集体智慧的绿地,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态美学新篇章。(文、图/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