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十二生肖佛首展庆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开光20周年祈福大法会

4月13日,恭迎六观音之一的准提菩萨诞辰,适逢南山海上观音开光20周年殊胜纪念日,三亚南山寺海上观音道场举行南山海上观音开光20周年庆祝活动,十二生肖造像全球首展同步揭幕。本次大法会以“和合天下 慈心同愿”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界、文化界代表及游客逾万人共襄盛举。


缘起南山:同沾法喜,共赴盛典

南山海上观音于2005年建成(位于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是世界最高的海上观音圣像。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它代表了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核心精神,吸引了全球信徒朝圣,成为弘扬佛法、净化心灵的圣地。上世纪90年代,海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了南山寺兴建规划。随后,海南省委统战部及相关筹备组赴京汇报,将“南山海上观音”纳入总体规划,并确定圣像高度为108米。如今这座巍峨庄严的“南山海上观音圣像”成为三亚城市地标,海南的文化名片。

历史回响:佛光中的生肖文化溯源

庆典现场,圆通宝殿内陈列的龙佛、蛇佛造像引发关注。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卷中,十二生肖犹如一组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镌刻着华夏文明对生命轮回的独特认知。2023年,一套尘封两百余年的乾隆宫廷十二生肖佛铜造像惊世重现,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佛教艺术史的空白,更为当代生肖佛艺术创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化参照。

“这套造像的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生肖佛创作团队总负责人李军(文立)指出,“它不仅印证了乾隆时期宫廷艺术对佛教造像的创新探索,更展现了清代宫廷艺术融合民俗信仰与佛教美学的独特智慧。每一尊造像都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

基于这一重要发现,由北京祥瑞儒意艺术发展公司汇聚国内顶尖文化学者、佛教艺术专家和佛造像工艺大师,历时两年多潜心创作,终成一套融汇唐宋气象、彰显时代精神的十二生肖佛造像,开创性地构建了完整的生肖佛文化体系。


三亚南山寺圆通宝殿内展出的十二生肖佛之龙佛、蛇佛

匠心工艺:古法今用塑生肖法相

南山寺圆通宝殿内的十二生肖佛以灵动的生肖形象与庄重肃穆的佛教造像集于一体,吸引来往信众的目光。

据李军(文立)介绍,十二生肖佛系列设计以《大般涅槃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思想根基,确立了“佛相即生肖,生肖即佛相”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佛教艺术中动物形象的从属地位,赋予每个生肖独立的佛格。十二生肖佛造像的基座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山石取材中国十二大名石,如灵璧石、太湖石等;水浪纹饰源自华夏十二条江河湖海;底座封口创新采用榫卯结构,中心高浮雕十字金刚杵,四周錾刻佛家八宝,与传统阴刻工艺形成鲜明对比。

著名作家熊召政评价道:“这套作品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既深植传统文化沃土,又回应了当代审美诉求,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之作。”


十二生肖佛之龙佛造像、蛇佛造像设计稿

创作团队走访全国2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集整理逾800多幅历代艺术珍品图像资料。主创设计负责人冷咏介绍:“我们特别注重汲取唐宋艺术精髓。龙佛的衣纹处理取法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飘逸,面部塑造借鉴宋代泥塑的开脸技法;兔佛的面部则融入了宋代定窑瓷塑的温润质感。”在工艺创新方面,十二生肖佛造像实现了五项突破:

1. 复兴古法失蜡铸造工艺。

2. 精研传统錾刻技法。

3. 复原古代着色秘法。

4. 融合宋元雕塑细部处理。

5. 吸纳永宣宫廷佛造像装饰元素。

“这种艺术创造绝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造型语言实现了佛教‘众生平等'思想的视觉转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崔自默博士阐释道。以虎佛造像为例,既保留了虎的威猛神韵,又通过慈悲面相和柔和手印,完美诠释了‘大雄大力'与‘大慈大悲'的辩证统一。”

未来展望:生肖文化谱新篇

此次南山海上观音开光20周年盛典展出龙佛造像与蛇佛造像,其他生肖佛的造像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中。据悉,年底有望开办专题展览。此外,十二生肖佛专题学术研讨会也在筹备中,有关专家与创作者将共同出版《十二生肖佛造像研究》学术专著,深化这一文化课题的研究,传承中华生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