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锚定现代化目标,四川水文筑牢水安全保障防线

4月10日,2025年四川省水文工作会暨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全省水文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任务,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提出以“三道防线”建设和“三个服务”理念为核心,统筹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为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四川水文围绕“四个体系”建设目标,在资金投入、监测能力、服务效能、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水利测雨雷达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完成3部雷达组网试点,规划至2030年建设132部,覆盖山洪灾害高风险区;新建水文站点537处,配套水利工程站点3300个,现代化雨水情监测网络初具规模。

同时,雨量、水位全部实现自动采集,70%的基本水文站实现流量自动采集。配置雷达波在线测流、时差法在线测流、H-ADCP、V-ADCP及视频测流等流量自动化设备460余台套,240余站单、双轨及固定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已实现中高水的常规监测。全年发布预警6137站次,成功应对8次编号洪水,减灾效益达2.92亿元;水资源管理创新突破,首创“水资源汇算制度”,实现2.4万取水单位业务“掌上办”,支撑水资源税申报30.8亿元;水质监测覆盖451个点位,新建12个实验室,生态流量监测、河湖健康评价等成果获省级领导批示。行业管理迈入标准化新阶段,发布全国首套水文设施外观及业务流程标准化手册,建成西南首个省级水文计量检测机构,填补区域空白。

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灾害风险加剧的严峻形势,2025年四川水文将树牢“三个服务”工作理念,以“三道防线”建设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山洪灾害易发区以及水利工程防洪影响区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基本建成“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基本实现水文监测预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建成“三道防线”耦合贯通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成完善的水文监测预报业务体系和工作体系,全面实现水文监测预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在筑牢“三道防线”上,将于10月底前完成73部测雨雷达建设,构建“云中雨”监测预报系统,延长洪水预见期;加密雨量站、水文站布局,实现江河湖库监测全覆盖,推动雷达数据与水文模型深度耦合,提升预警精准度。在深化“三个服务”上,以服务全省发展为大局,强化水旱灾害“四预”支撑,探索极端天气下洪水动态推演;服务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取用水全流程监管,启动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服务生态保护,深化水质水生态“三位一体”监测,支撑长江黄河上游屏障建设。在强化创新驱动上,攻关测雨雷达短临预警、人工智能预报模型等技术,建设“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体系;构建全面支撑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工作的水文模型库,不断提升“四预”能力;推进水文计量标准研发,培育新质生产力。(文、图/胡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