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时评:中国铁路——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动脉

在关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战略部署中,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正以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从工程建设到运输组织,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完善,铁路行业通过系统性实践,将绿色基因融入全产业链,成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

将生态基因融入铁路血脉。在 "双碳" 目标指引下,中国铁路将生态理念融入交通强国建设全过程。从雪域高原到江南水乡,从戈壁荒漠到林海雪原,一列列 "复兴号" 动车组载着生态文明的时代密码,在绿水青山间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的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通过 "海绵城市" 设计实现建筑与湿地的有机融合;新开工的六庆铁路等项目全面推行 "以桥代路",减少土地占用率达 15%。

构建多方共赢发展格局。中国铁路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将铁路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铁路部门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开行旅游专列、发展沿途经济,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这种生态经济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尤为显著。沪苏湖高铁开通后,G60 科创走廊沿线的光伏发电设施与铁路电网并网,年输送清洁能源超 2 亿千瓦时;甬舟铁路建设中,跨海桥墩创新采用珊瑚移植技术,将工程结构转化为海洋生态修复平台。

完善长效绿色发展机制。政策创新为铁路绿色转型提供制度保障。《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2027 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达 25%" 的目标,配套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和碳足迹认证制度。全国铁路已建成 142 个生态补偿示范区,与沿线自然保护区形成 "生态保护 - 旅游开发 - 民生改善" 的良性循环。

从高原冻土到江南水乡,从大漠戈壁到林海雪原,中国铁路正以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这条永续发展的绿色动脉,每一根枕木都镌刻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绿色承诺,每一段钢轨都延伸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想。在 "双碳" 目标指引下,这条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钢铁动脉,必将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为建设美丽中国铺就更加璀璨的绿色轨迹。(供稿人: 刘以恒   董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