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青春聚力绘就时代华章——南昌大学跨学科实践赋能社会发展新图景

在乡村振兴的阡陌之间,在社区治理的创新现场,在健康中国的建设前沿......一群身着不同学科标识的青年身影,正以专业知识为经纬,以社会责任为底色,共同编织新时代高校学子服务社会的壮丽画卷。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学子们,以跨学科协作之力,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惠民实践,用青春智慧回应时代命题,在广阔天地间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经济视角:构建资源流动的“温暖算法”

经济管理学院的学子们,始终将“经邦济世 管维理政”的学科精神镌刻于心。他们深知,经济学不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模型,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温度计量。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这群青年将目光投向基层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试图破解“最后一公里”的民生难题。

通过构建动态供需模型,学生们分析乡村卫生所药品库存的“结构性矛盾”——急救药品因缺乏使用场景而大量过期,慢性病药物却因需求波动频繁短缺。他们引入智能预测系统,结合区域人口特征、季节性疾病谱变化等因素,建立药品需求预警机制。与此同时,团队开发出可视化库存管理平台,用“红黄绿”三色标识药品效期与存量,让村医通过手机端即可实时掌握药品动态。这种“技术下沉”的创新实践,使药品浪费率降低32%,慢性病患者断药风险下降45%。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青年们重新定义了经济学的社会价值。他们发现,资源配置的效率不应仅以经济成本衡量,更需关注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当一盒降压药通过精准配送抵达偏远山村,当村医用简单工具实现科学管理,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便融入了人文关怀的温暖。这种认知的转变,让学子们开始探索“包容性增长”的多元化路径——在社区菜市场推行电子支付普惠培训,为小微企业设计低门槛数字化管理系统,每一项实践都在诠释: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个体共享时代发展的红利。

政策思维:编织社会治理的“经纬网络”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始终秉持“治世之道,以人为本”的理念。他们将政策设计的严谨性与基层治理的复杂性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处寻找破题之道。针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这群青年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网格化服务网络”,试图打通政策落地的“末梢神经”。

通过整合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和便民资源,学生们设计出“15分钟应急响应圈”框架。他们运用大数据分析老年人口分布特征,优化服务站点布局;借助可视化平台实现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匹配;更通过政策模拟工具,预判制度实施中的潜在矛盾。这一系列实践不仅让抽象的政策文本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更让“老有所依”从口号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青年们深刻认识到,公共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更在于执行过程中的人文温度。他们在政策建议中强调“柔性服务”理念——为独居老人设计个性化关怀方案,为残障群体预留政策冗余空间,为流动人口建立动态权益保障机制。这种对“人的尺度”的坚持,让冷冰冰的制度条文焕发出温暖的生命力。

医学使命:构筑生命健康的“守护长城”

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学子们,始终以“健康中国”战略为行动纲领,将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他们突破传统诊疗的边界,探索医学知识普及的创新模式,致力于让健康管理成为人人可及的“社会基础设施”。

在基层健康促进实践中,学生们开发出“慢性病管理工具包”,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图文并茂的科普手册、方言录制的语音指南、互动式的健康游戏。他们深入乡村开展“健康夜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预防知识;为留守儿童设计“健康储蓄卡”,通过趣味积分制度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针对特殊群体开发“记忆训练模块”,用文化元素延缓认知衰退进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年医者们提出“全周期健康关怀”理念。他们倡导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从个体干预转向社区共建,从技术主导转向人文融合。通过建立“医校联动”“医社协同”等机制,学生们试图构建覆盖预防、诊疗、康复的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这种思维范式的转变,不仅重新定义了医者的社会责任,更为实现健康公平提供了青年方案。

教育深意:扎根大地的“成长密码”

这场青春实践的背后,折射出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层逻辑。南昌大学通过“社会实践学分制”“双导师培养机制”“跨学科项目平台”等创新举措,鼓励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种教育模式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围墙,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学子们在服务中完成“三次觉醒”:从“知识容器”到“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转变,从“理论复读机”到“创新探索者”的能力跃升,从“精致利己”到“兼济天下”的价值重构。这种蜕变印证了“知行合一”的育人真谛——只有让青年在真实社会中感知时代脉搏,才能培养出心怀“国之大者”的栋梁之材。

南昌大学学子们的实践故事,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缩影。他们用专业知识解构社会问题,以人文情怀重构解决方案;用创新思维突破固有边界,以协作精神凝聚集体智慧;用青春热血回应时代召唤,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当。

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里程碑,更是高等教育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的生动写照。当无数这样的青春力量汇聚,便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动能——他们以专业之光点亮希望,以创新之火温暖人间,以担当之志铸就未来。在这条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路上,中国青年正用行动证明:时代的答卷,永远需要青春的笔触;民族的复兴,始终呼唤青年的力量。(供稿人: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屈秋宇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魏可诚 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欧阳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