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精耕细治焕新颜小西堡乡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纪实

春意渐浓时节,走进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小西堡乡(以下简称小西堡乡)的村舍巷道,曾经堆积的杂物已规整成序,沟渠河道重现粼粼波光,闲置宅基地摇身变为共享菜园。这场由小西堡乡高位推动的环境整治攻坚战,在短短月余实现了从"点上突破"到"全域提升"的蝶变,谱写出乡村振兴的生态新篇。

创新机制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我身后就是我们村原来3片空闲的宅基地,以前是杂草丛生,现在我们把它建成了一个小菜园,供大家休闲娱乐,同时也能建成共享菜园,让大家进行采摘”。小西堡乡北韩寨第一书记王磊说。

连日来,小西堡乡干部群众一条心,全面开启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创新工作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感。

创新开展 "党员先锋齐带头,乡村环境大整治" 主题党日活动,将组织生活与环境卫生整治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春季环境卫生巡查通报,建立环境卫生巡查队伍,利用无人机的“天眼”优势,织密环境卫生监测网,做到每日巡自查、每日通报、每日整改;创新“三小”建设,将小菜园、小游园、小停车场建设与环境卫生整治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治理 "神经末梢"。将闲置空地变身 "共享菜园",整合零散区域规划 "便民车位"。

据小西堡乡政府乡长申皓介绍:小西堡乡将小菜园、小游园、小停车场建设与环境卫生整治深度融合,将闲置空地变身共享菜园,利用边角地块打造口袋公园,整合零散区域规划便民车位,激活乡村环境治理“神经末梢”,努力实现“环境美、邻里和、治理优”的生动局面。

水清岸绿焕新颜 

走在小西堡乡后官寨村东的河堤上,昔日的河道垃圾堆积、烂菜叶子遍地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整洁的岸坡和随风摇曳的绿植。村民纷纷感叹:“现在水清了,环境好了,看着心里都舒坦!”  

今年以来,小西堡乡以春季环境整治为契机,聚焦河道沟渠治理,采取“机械+人工”协同作业的方式,全面清理河道内的淤泥、漂浮垃圾及两岸堆积的尾菜、白色垃圾等污染物,有效改善水体环境。同时,对堤顶路、河道及沟渠两侧进行绿化补植,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  

为确保治理成效长效化,该乡推行“河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责任细化到具体村、具体网格,由各级河长及网格员常态化巡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此外,通过完善保洁机制,定期组织人员清理河道垃圾,并动员群众参与环境维护,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我们在河岸种植了国槐等树木,既能固土护坡,又能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小西堡乡相关负责人介绍。

“组合拳”打造“畅安舒美”出行环境

为进一步推进春季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小西堡乡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在人居环境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聚焦路域环境治理,打出系列"组合拳",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在邯临路沿线,乡、村两级干部与综合执法队联合行动,共同发力,对公路两侧废弃板房、彩钢板等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清理。通过网格化管理,集中力量、上足机械,重点对对路边杂草、边沟垃圾、乱堆杂物及小广告等进行地毯式清除。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占道经营80余处,拆除私搭乱建10处,清运垃圾800余方,清除小广告200余处。

"我们在整治中注重标本兼治。"小西堡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乡在邯临路两侧科学规划停车位,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对路宅分界墙进行全面粉刷,修缮破损墙体,既提升了道路颜值,又保障了通行安全。

据悉,该乡将路域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提升统筹推进,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通过"环境革命"撬动乡村治理变革,以"生态笔墨"描绘振兴画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动环境整治工作从'短期见效'向'长效保持'转变,从'外在形象'向'内在品质'提升,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和展现点,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谈及下一步工作小西堡乡党委书记王书印说。(供稿人:闫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