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刘梓旭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在南昌大学麻醉专业的这段时光,是知识与实践相互碰撞的奋进征程,让他对麻醉医学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也在他心中种下了守护生命的坚定信念。
知识沃野:点燃麻醉理想。
初入南昌大学,麻醉专业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前景深深吸引了刘梓旭。课堂上,老师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将麻醉学的复杂理论讲得清晰易懂。从麻醉生理学剖析机体在麻醉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到药理学阐述各类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借助先进的虚拟手术麻醉模拟系统,他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手术场景下的麻醉操作,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他对麻醉学的奥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模拟实验室里,他们模拟真实的手术室环境,练习麻醉机的调试、气管插管等操作,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力求每个动作都规范、精准。小组讨论时,大家围绕复杂的病例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这不仅加深了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他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下,麻醉梦想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迎新行动:传递热情与希望。
大一开学时,刘梓旭满怀热忱地以志愿者身份投身于南昌西站的迎新工作中。当踏入车站大厅,那熙攘的人群、满是憧憬的面庞,瞬间让他忆起自己初来乍到时的模样。
图为刘梓旭和同学在南昌西站迎接新生
照片中,他与同学们身着统一的白色上衣,鲜艳的红色绶带斜挎于身,宛如跳动的火焰,传递着温暖与热情。手中的牌子醒目地写着“南昌大学欢迎您”,他们高举牌子,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们穿梭在新生与家长之间,帮他们搬运行李,引导他们前往学校接送点。每一次伸手接过沉重的行李,每一回耐心解答新生们关于校园生活、专业学习的疑问,都让他看到他们眼中的不安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安心的笑容。
在迎新的忙碌中,他深刻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也更加明晰身为学长学姐的责任。他们不仅是在迎接新同学,更是在传递南昌大学的精神与温暖,这也让他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深的责任感,激励着他在麻醉专业的学习中不断奋进,期望有朝一日能用所学回馈社会。
医院实习:磨砺技能与担当
步入实习阶段,刘梓旭终于迈进了医院手术室的大门,真正开启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之旅。医院的麻醉科里,每一天都上演着紧张而有序的“生命守护战”。他参与了各式各样的手术麻醉工作,从常见的外科小手术,到风险极高、难度极大的心脏手术,每一台手术都是对麻醉医生综合能力的严峻考验。
图为刘梓旭和同学在医院实习
就像照片里呈现的那样,他和同学们身着绿色手术服,头戴蓝色帽子和口罩,严阵以待。在一场腿部手术的麻醉观摩中,他紧紧盯着带教老师的操作。老师熟练地进行麻醉诱导,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手术进程精准调整麻醉药物剂量。他在一旁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老师沉稳的操作中,他看到了扎实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完美融合。
记得有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需要进行肺部手术,麻醉风险极高。他与带教老师在术前多次讨论,详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药物耐受性等情况,反复推敲麻醉方案。手术过程中,他时刻紧盯着监护仪上的各项数据,大气都不敢出,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当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平稳苏醒,他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那一刻,成就感与使命感在心中升腾,他深刻领悟到麻醉医生对于患者生命的重大意义。
在手术室的每一次实习经历,都是他成长的阶梯。他见证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从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的默契配合,到与护士们的无缝对接,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患者的安危。他也参与了术前讨论和术后随访,与多学科团队交流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反思沉淀:领悟责任与使命
回顾在南昌大学的学习与实习时光,这一路满是收获与成长。刘梓旭不仅掌握了扎实的麻醉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更领悟到身为麻醉医生的责任与使命。麻醉医学,绝非简单的让患者失去知觉,而是在手术全程中,像精密的守护者一样,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为手术的顺利开展筑牢安全防线,给予患者康复的希望。
即将毕业,他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他将始终保持对麻醉医学的热忱,不断学习前沿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他会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制定精准、安全的麻醉方案,让患者在手术中感受到安心与舒适。同时,他也愿积极投身麻醉科普工作,让更多人正确认识麻醉,消除对麻醉的恐惧与误解。
毕业是一段旅程的终点,更是全新征程的起点。他将带着南昌大学赋予他的知识与力量,怀揣着对麻醉事业的无限热爱,勇敢地奔赴未来,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麻醉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续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供稿人:南昌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刘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