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甘青宁首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率先开启静脉治疗“智能导航”时代

4月12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中肿甘肃医院)成功开展甘青宁首例3CG磁导航PICC置管新技术,同时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和线上直播,现场参加人员为中肿甘肃医院静疗联络员和核心骨干护士,线上肿瘤专科护理专科联盟成员单位131家、肿瘤护理专委会委员单位58家、静疗专委会委员单位68家,肿瘤专科护士单位48家、全省血管通路维护网点护理人员共300余人观看现场直播。

此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甘肃省静脉治疗领域正式迈入“智能精准导航”时代,为血管条件复杂、需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精准的生命通道解决方案。

护理部副主任周江红对医院开展PICC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医院静疗专科的发展史,对一代代护理人不断钻研精进的精神高度肯定,同时强调此次引进磁导航3CG引导下PICC置管新技术,通过磁导航系统实时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结合超声影像引导,实现了穿刺路径的精准可视化,大幅提升了置管成功率与安全性。这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院静脉治疗迈入了精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静脉治疗护理学组组长彭晓燕带领团队为两位患者实施磁导航3CG引导下PICC置管新技术,当天进行实况直播和现场观摩学习。此次引入磁导航3CG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标志着中肿甘肃医院在“精准医疗”领域再攀新高,为患者提供“零盲穿、高成功率、低并发症”的全新体验。据了解,该技术是甘青宁地区首次开展,打破传统置管局限,迈入PICC置管新领域,实现精准医疗再突破,开启了医院静脉治疗新篇章。


精准定位,可视化追踪,实现尖端位置实时监测

传统PICC置管依赖于临床经验与超声引导,但对于血管迂曲、水肿或解剖异常等复杂情况的患者,导管尖端易异位,易出现导管相关性并发症。

而磁导航3CG技术整合了超声引导静脉通路、可视化磁场跟踪和基于心电图的尖端确认技术,多态合一,使得PICC导管尖端位置在置入过程中实时可见,更精准引导导管走向,大幅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血管壁损伤,降低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实现一次置管成功,减少X光定位扫描次数,降低辐射暴露风险。


技术亮点

磁场跟踪:通过三维磁场传感器实时捕捉导管尖端运动轨迹,动态显示在屏幕上,操作全程可视化。

ECG增强定位:利用导管接触血液时的心电信号特征变化,精准识别尖端是否抵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CAJ)的理想位置。

术中无需依赖X光反复确认,减少患者辐射暴露,同时显著缩短操作时间,单次置管成功率达98%以上。

降低并发症风险:精准规避血管畸形、静脉瓣膜等干扰,导管异位率下降超70%,为化疗、肠外营养等长期输液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通路保障。


以精准之名,守护生命之托

中肿甘肃医院血管通路门诊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创新性地践行“一管到底”,减少从检查到治疗全过程反复穿刺、药物外渗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痛苦和负担,传递“医疗不止于治愈,更应温柔相待”的医学人文理念。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探索静疗领域新技术,从精确测量导管预置入长度新方式,到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导管尖端智能定位,再到血管通路MDT门诊打造等多方面,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解决疑难置管问题及并发症处理案例,为患者的血管通路安全保驾护航。(文、图/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