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厦门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征文③│贵有一张图

土地,人类的生存之本。如何爱护、管理、经营土地,是城市建设、发展、经营中具有鼎足地位的要素。

寸土寸金,政府必须采取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然而,按照传统的做法,在用地审批问题上,由各个部门制定规划,因为各自的规划主体、规划期限、技术标准不一致,全市居然出现了12.4万个规划图斑,也就是各个系统的规划相互冲突的地方。由于存在矛盾,这些由图斑表示的地方就被搁置起来了。

怎么办?2016年5月1日,厦门实施了以“多规合一”法规即《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为标志的审批制度大改革:建立了牵涉全市140多个部门审批的统一空间信息管理协同平台;确定了此法规对全市的空间布局、宏观规划以及对社会、经济、基础建设、环境等各方面发展具有全局性、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制度的改革是根本的改革,其伟力和神奇作用不可低估。实行“多规合一”之后,厦门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这些图斑进行了协调整合,终于消除了这些图斑,居然盘活了55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存量。

在这一基础上,厦门制定了全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规划全市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其中生态控制线范围981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640平方公里,海域以及滩涂78平方公里。这张建设蓝图,还对每个区的面积、人口容量都做了确定,同时还确定了这个区域的水资源容量以及每个区的空间容量和空间控制线,特别是全市的生态保护线。如此一来,全市的山、海、湖包括四周的屏障,全都历历在目,如脉络一样的十大通廊也全盘托出。可开发的空间以及土地,犹如气象万千的画幅,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厦门建设和发展的边界;以及确定一票否决的生态保护线的两大难题也迎刃而解。

顶层设计问题的解决,为处理具体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和条件。这里我讲几个耐人品味的小故事。

同安有个万亩蔬菜基地。原来,按照城市规划是建设用地,而按照当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的规划,却是非建设用地。最后,经过协商,充分考虑到诸多因素,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的规划进行落实,调整城乡规划,确定为基本农田。多年来,这里已成为厦门四季常绿的菜篮子。

海沧区原大屏山酒店选址,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都确定是建设用地,没有矛盾,然而,它处于城市的生态控制线的范围之内,这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尽管已经筹备了一年多时间,招商已经完成,施工图纸都做好了,最后,还是毅然取消了这个项目。

同安的龙东溪,按照原来的城市规划,是非建设用地,而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是建设用地,按照城乡规划进行调整,改为非建设用地。

同安的虎头山,一派郁郁葱葱,按照城市规划为应当保护的生态绿地,而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原规划,却是属于建设用地,经过协商,按照生态用地进行落实,调整了国土资源局的规划。

贵有一张图,以“多规合一”为切入口,一张蓝图管到底,城市与人民其益无穷。(沈世豪)